陈旧性骨折通常需治疗,治疗方案依骨折部位及愈合情况、患者症状表现、特殊人群情况而定。四肢骨折儿童轻度成角可保守,成人移位明显多手术;脊柱骨折年轻不稳定多手术,老年视全身状况定;有明显疼痛功能障碍需治,无症状但不稳定也需治;儿童要考虑生长因素,老年要抗骨质疏松及评估风险收益比,妊娠期要考虑胎儿安全来选治疗方式。
一、根据骨折部位及愈合情况决定
四肢骨折
儿童四肢陈旧性骨折:儿童骨骼再生能力强,若骨折对位对线尚可,可能通过保守治疗,如适当的外固定配合康复训练来促进功能恢复。例如一些轻度成角的骨折,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逐渐矫正,但仍需密切观察骨折部位的活动及功能情况,因为儿童处于生长阶段,骨骼塑形潜力大,但也需警惕可能出现的长期功能障碍。
成人四肢陈旧性骨折:若骨折断端移位明显,影响肢体的正常功能,如导致关节活动受限、肢体短缩等,则多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可以恢复骨折的解剖复位,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条件,从而恢复肢体的正常功能。比如陈旧性股骨干骨折,移位明显会影响下肢的负重和行走功能,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是常见的治疗方式。
脊柱陈旧性骨折
年轻患者脊柱陈旧性骨折:若骨折造成脊柱不稳定,可能会引起慢性疼痛、神经受压等问题,一般需要手术治疗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解除神经压迫。例如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脊髓受压,会出现下肢感觉运动障碍等,手术减压内固定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老年患者脊柱陈旧性骨折: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若患者一般情况较差,不能耐受较大手术,可考虑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止痛、支具外固定等,但要注意预防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如肺炎、压疮、深静脉血栓等;若患者全身状况尚可,骨折影响脊柱稳定性且有神经症状,则也需评估手术风险后考虑手术治疗。
二、根据患者症状表现决定
有明显疼痛及功能障碍的陈旧性骨折:无论骨折部位是哪里,若患者因陈旧性骨折出现持续的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或者导致肢体、脊柱等的功能明显受限,如不能正常行走、弯腰等,通常需要积极治疗。通过治疗缓解疼痛,恢复功能。例如陈旧性踝关节骨折,患者长期行走疼痛且踝关节活动受限,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能是手术矫正畸形后进行康复训练,以改善功能和缓解疼痛。
无症状的陈旧性骨折:部分陈旧性骨折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也需要评估骨折部位的稳定性等情况。如果骨折部位不稳定,存在潜在的再次移位风险等,也需要进行治疗。比如一些隐匿性的脊柱陈旧性骨折,虽然目前无症状,但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出现脊柱不稳定等问题,也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如佩戴支具等进行保护或手术稳定脊柱。
三、特殊人群的情况
儿童陈旧性骨折: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要充分考虑生长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方式要适合儿童的生长特点,避免过度训练影响骨骼生长。同时,要密切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儿童肢体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儿童的骨骼塑形能力可能会对陈旧性骨折的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老年陈旧性骨折: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治疗时除了针对骨折本身,还需注意抗骨质疏松治疗。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综合评估手术风险和保守治疗的风险收益比。例如老年髋部陈旧性骨折,手术风险相对较高,但如果不手术,患者长期卧床并发症多,生活质量差,所以需要在充分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后谨慎决策。
妊娠期陈旧性骨折:妊娠期女性发生陈旧性骨折需要治疗时,要特别考虑胎儿的安全。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辐射等对胎儿的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要权衡孕妇骨折恢复和胎儿安全,例如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如保守治疗时的外固定要选择不影响胎儿发育的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