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抗血小板、他汀、ACEI/ARB类药物等)、血运重建治疗(CABG、PCI)、心力衰竭治疗及康复治疗(运动、心理)和控制危险因素(血压、血糖、血脂管理及戒烟限酒)等多方面,通过综合措施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一、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再梗死和死亡风险,长期服用可改善预后。氯吡格雷等P2Y12受体拮抗剂可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对于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单用氯吡格雷。
2.他汀类药物:能降低血脂,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即使患者血脂在正常范围,也应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
3.ACEI或ARB类药物:可改善心室重构,降低心力衰竭发生风险,适用于伴有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等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
二、血运重建治疗
1.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适用于多支冠状动脉严重病变、左主干病变等情况,通过搭建血管桥,改善心肌血供。对于有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病变的患者,CABG能有效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于适合的患者,可通过导管技术开通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血流。若患者存在单支或双支冠状动脉病变,且病变适合PCI操作,可考虑该治疗方法。
三、心力衰竭的治疗
对于已出现心力衰竭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需根据心功能情况进行相应治疗。使用利尿剂减轻水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改善心室重构,β受体阻滞剂改善心肌重构和预后等。如患者有严重心力衰竭,可能还需要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或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等。
四、康复治疗
1.运动康复: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包括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等)和力量训练等。运动康复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一般在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对于老年患者,运动强度应适当降低;女性患者在运动时需注意根据自身生理特点调整运动计划;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等),运动时要注意监测血糖等指标,防止低血糖等情况发生。
2.心理康复: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康复很重要。可通过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树立康复信心。家人和社会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其适应疾病带来的变化。
五、控制危险因素
1.血压管理: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一般目标为<140/90mmHg,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者应<130/80mmHg。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等,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个体化选择。
2.血糖管理: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目标糖化血红蛋白<7%,但要注意避免低血糖发生,特别是老年患者和有认知障碍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史等调整降糖方案,如年轻患者可优先选择口服降糖药,老年患者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低血糖风险。
3.血脂管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目标值<1.8mmol/L,对于极高危患者可更低。继续使用他汀类药物,若血脂未达标可考虑联合依折麦布等药物。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血脂管理上可能需要考虑药物的耐受性等因素,如老年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时要注意监测肝功能和肌酸激酶等指标。
4.戒烟限酒:劝导患者戒烟,吸烟是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可显著降低再发心血管事件风险。限制饮酒量,男性饮酒每天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