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的防治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维持健康体重、适度运动(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关节保护(避免不良姿势和损伤动作)、环境调整、饮食注意及定期就医随访,以减轻关节负担、改善功能、预防损伤及监测病情变化,不同人群如成年患者、儿童青少年、老年患者、孕期女性等各有相应注意要点。
一、体重管理
维持健康体重至关重要,对于骨关节炎患者,尤其是膝关节、髋关节等负重关节受累的患者,过重会增加关节负担。研究表明,体重减轻5%-10%可显著减轻关节疼痛和改善功能。成年患者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来控制体重,比如计算每日所需热量,选择低热量、高营养密度的食物,像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同时进行适合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保证营养均衡基础上避免过度进食,鼓励多参与户外活动,培养健康生活方式,预防成年后骨关节炎发生。
二、适度运动
1.有氧运动:游泳是非常适合骨关节炎患者的有氧运动,水的浮力能减轻关节负重,同时锻炼肌肉力量。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对于老年患者,还可选择慢走,速度以自身感觉舒适为宜,每天坚持20-30分钟,逐步增加距离。儿童和青少年可选择跳绳、骑自行车等运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2.力量训练:进行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有助于稳定关节。例如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可进行靠墙静蹲,背靠墙,双脚与肩同宽,慢慢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每次保持10-15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但要注意避免在疼痛剧烈时进行力量训练,且训练应循序渐进。成年女性在力量训练时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避免过度训练导致关节损伤;孕期女性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合的力量训练,以维持肌肉力量同时保护关节。
三、关节保护
1.避免长时间不良姿势:无论是坐着、站着还是行走,都要保持正确姿势。久坐时应保持腰部挺直,臀部尽量靠在椅背上,膝盖与髋关节保持同一高度;站立时要双脚平行,重心均匀分布;行走时要抬头挺胸,步伐适中。对于办公室人群,要注意电脑屏幕高度,使眼睛平视,减少颈部和肩部关节压力。儿童和青少年要纠正不良坐姿和走姿,预防脊柱和下肢关节过早出现问题。
2.减少关节损伤动作:避免长时间蹲跪、爬山、上下楼梯过快等对关节磨损较大的动作。比如上下楼梯时,尽量使用扶手,遵循“健侧先上,患侧先下”的原则,减少患侧关节压力。老年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时更要注意这些细节,儿童和青少年玩耍时也要避免过度激烈导致关节损伤的行为。
四、环境调整
居住环境应选择便于行动的,地面要平整,避免有过多障碍物。室内家具高度要合适,如座椅高度应使患者坐下时膝关节呈90度左右,方便起身。对于有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可使用辅助器具,如手杖等,帮助分担关节压力。儿童和青少年活动空间要安全,减少碰撞导致关节受伤的风险。
五、饮食注意
增加富含钙、维生素D和抗氧化剂的食物摄入。钙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元素,牛奶、豆制品、虾皮等是良好的钙来源;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可通过适当晒太阳(但要注意避免晒伤)以及食用深海鱼、蛋黄等获取;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E等具有抗炎作用,可从柑橘类水果、坚果、绿叶蔬菜等中摄取。成年女性在更年期后更要注意钙的补充,预防骨质疏松加重骨关节炎;孕期女性也需要充足钙和维生素D来保证胎儿骨骼发育及自身关节健康。
六、定期就医随访
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监测骨关节炎病情变化。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更要密切关注病情,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儿童和青少年若有关节不适也要及时就医,早期发现问题早期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