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功能不全可引起多种症状,呼吸困难方面,左心功能不全有劳力性、端坐、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右心功能不全有活动后呼吸困难加重;乏力疲倦是因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水肿时下肢最早出现,严重时全身性水肿还可致胸水腹水;尿量早期减少,晚期严重者少尿无尿,用利尿剂后可增多;还有咳嗽咳痰、头晕心慌等其他症状。
一、呼吸困难
(一)不同情况的表现
1.左心功能不全引起的肺淤血导致
劳力性呼吸困难: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可缓解。这是因为体力活动时,回心血量增加,加重了肺淤血,使肺的顺应性降低,气体交换受阻。例如,患者在快走、爬楼梯等轻度体力活动后就会感到气促,需要停下来休息才能逐渐缓解。
端坐呼吸:患者不能平卧,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端坐时,下肢血液回流减少,肺淤血减轻,同时膈肌下移,胸腔容积增大,有利于呼吸。多见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夜间睡眠中可能会因呼吸困难而突然憋醒,被迫坐起,轻者坐起后数分钟可缓解,重者需持续较长时间。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多在夜间睡眠中发作,患者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坐起,呼吸深快。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减少,以及小支气管收缩,气道阻力增加等因素有关。
2.右心功能不全引起的呼吸困难:主要是体循环淤血导致,一般程度相对左心功能不全引起的呼吸困难较轻,但也可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例如,患者在从事日常家务劳动等轻度活动时就会感觉呼吸费力。
二、乏力和疲倦
(一)发生机制
由于心功能不全时,心脏泵血功能下降,组织器官灌注不足,骨骼肌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和氧供,导致患者出现乏力和疲倦感。无论是左心功能不全还是右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都可能出现,在活动后这种症状会更加明显。例如,患者原本可以轻松完成的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漱等,现在会感觉力不从心,需要花费更多的体力,且容易疲劳。
三、水肿
(一)不同部位水肿的表现及机制
1.下肢水肿
最早出现于身体低垂部位,如踝部、胫前部。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右心功能不全时,体循环静脉压升高,使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组织液生成增多而回流减少。患者在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后,水肿会加重,休息或抬高下肢后可减轻。例如,患者白天工作站立后,晚上脚踝部水肿明显,而经过一夜休息后,晨起水肿有所减轻。
2.全身性水肿: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如腹部、腰骶部等部位也可出现水肿。严重的右心功能不全患者可能会出现胸水、腹水等情况,胸水可导致呼吸困难加重,腹水可引起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例如,大量腹水时,患者腹部膨隆,影响呼吸和消化功能。
四、尿量变化
(一)不同阶段的尿量改变
1.早期:心功能不全早期,由于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患者可出现尿量减少的情况。例如,24小时尿量可能较平时减少。
2.晚期:严重的心功能不全患者,长期的肾灌注不足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出现少尿甚至无尿。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利尿剂后尿量可能会增多,但需要密切观察尿量变化以调整治疗方案。例如,患者使用利尿剂后尿量明显增加,但要注意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
五、其他症状
(一)咳嗽、咳痰
左心功能不全时,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可引起咳嗽、咳痰,多为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合并感染时,痰可呈黄色脓性。例如,患者在病情加重时,咳嗽、咳痰症状会明显加重,痰液性状也会发生变化。
(二)头晕、心慌
心功能不全时,心输出量减少,脑供血不足可导致头晕;同时,心脏本身的泵血异常可引起心慌不适。老年人由于本身血管调节功能较差,脑供血不足时头晕症状可能更明显。例如,老年患者在活动后更容易出现头晕、心慌的症状,需要及时休息并评估心功能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