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韧带损伤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适用于损伤轻、稳定尚可者,包括制动休息与康复训练;手术用于完全断裂或部分断裂影响功能者,前、后交叉韧带可分别重建,术后分早期、中期、后期康复。儿童、老年、运动员患者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要防骨骺影响、促依从;老年防长期制动并发症、温和训练;运动员需专业康复恢复运动能力、防过早高强度运动。
一、非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部分损伤程度较轻、膝关节稳定性影响不大的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可考虑非手术治疗。比如一些业余运动爱好者,损伤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相对较轻,且通过查体膝关节稳定性尚可。
2.具体措施
制动休息: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膝关节,限制膝关节的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交叉韧带。一般需要固定3-6周,具体时间根据损伤恢复情况而定。
康复训练:在固定期间及拆除固定后,进行康复训练。早期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即在伸直膝关节的情况下,收缩大腿前方的股四头肌,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以防止肌肉萎缩。拆除固定后,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等,逐步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二、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
完全断裂:当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时,膝关节稳定性会受到严重影响,如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患者膝关节会出现明显的不稳定,影响日常活动和运动功能,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部分断裂但影响功能:部分交叉韧带断裂但经过评估发现已经明显影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如导致膝关节反复错动等情况时,也需要考虑手术。
2.手术方式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常用的有自体肌腱(如腘绳肌肌腱、股四头肌肌腱等)重建或异体肌腱重建。手术通过在膝关节上建立骨隧道,将移植的肌腱固定在骨隧道内,恢复前交叉韧带的功能。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手术方式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类似,也是通过移植肌腱来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结构和功能。
3.术后康复
早期康复(术后1-6周):术后早期主要是控制肿胀、疼痛,防止肌肉萎缩。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泵运动(踝关节的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等。一般术后1周左右可开始进行直腿抬高训练,在无痛范围内尽量抬高下肢并保持一定时间。
中期康复(术后6-12周):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可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屈膝训练,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屈曲导致移植肌腱损伤。同时加强股四头肌、腘绳肌等肌肉力量训练,开始进行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逐步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正常步态。
后期康复(术后3个月以上):进一步加强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进行渐进性的负重训练,从部分负重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同时进行专项的运动功能训练,如球类运动的相关模拟训练等,使患者恢复到受伤前的运动水平。
三、不同人群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要特别重视。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对骨骺的影响。非手术治疗时,制动和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可能较差,需要家长密切配合监督。例如在康复训练中,要引导儿童积极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简单训练。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骨质疏松等情况,手术治疗后恢复相对较慢。非手术治疗时,制动时间可能需要适当延长,但要注意长期制动可能导致的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康复训练要更加温和,逐渐增加强度,避免因训练不当导致再次损伤或加重骨质疏松等情况。
3.运动员患者
运动员对膝关节功能要求较高,手术治疗后需要更专业、更系统的康复训练来尽快恢复运动能力。在康复过程中要注重专项运动功能的恢复,如篮球运动员需要加强跳跃、变向等训练,足球运动员需要加强奔跑、急停急转等训练。同时要注意避免过早恢复高强度运动,防止再次损伤交叉韧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