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脓肿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病变,早期为化脓性肺炎,继而坏死、液化形成脓肿。病因有病原体感染及易感人群因素,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及相应体征,辅助检查包括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诊断结合病史等,需与细菌性肺炎等鉴别,治疗包括抗生素、痰液引流及手术,预防要积极治疗相关病灶、避免不良因素及加强特殊人群护理。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原体: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等。口腔污染物误吸是主要感染途径,当人体受寒、过度疲劳等致使全身抵抗力下降时,口咽部定植菌易被吸入下呼吸道,引起细支气管阻塞,病原菌繁殖导致肺组织化脓性炎症,继而坏死形成脓肿。此外,血型播散也可引起肺脓肿,如皮肤感染、骨髓炎等所致的菌血症,病原菌随血流到达肺,引起肺小血管栓塞、炎症和坏死而形成脓肿。
易感人群:免疫力低下者,如老年人、儿童、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者更容易发生肺脓肿。长期大量饮酒者,酒精会削弱气道防御机制,增加误吸风险,从而易患肺脓肿;吸烟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自净和防御功能,也增加肺脓肿发生几率。
二、临床表现
症状
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可达39℃-40℃,可呈弛张热,伴有寒战。
咳嗽、咳痰:发病初期为刺激性干咳,随着病情进展,咳出大量脓臭痰,厌氧菌感染时痰常有恶臭。
胸痛:与炎症累及胸膜有关,咳嗽时胸痛加剧。
呼吸困难:因肺部组织破坏、通气换气功能障碍等导致,严重时可出现发绀。
体征:病变较小或位于肺组织深部时,可无明显体征;病变较大时,患侧肺部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呼吸音减低,可闻及湿啰音。
三、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早期表现为肺内大片浓密模糊浸润阴影,边缘不清,或为团片状浓密阴影,分布在一个或数个肺段。脓肿形成后,阴影中出现圆形透亮区及气液平面。
胸部CT:能更准确地显示肺脓肿的部位、范围及形态,有助于与肺癌等疾病鉴别。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可有核左移。
痰培养:可明确病原体,指导抗生素治疗。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进行诊断。有口腔手术、昏迷呕吐、误吸等病史,出现高热、咳嗽、大量脓臭痰等表现,结合胸部X线或CT发现肺内脓肿病灶,一般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细菌性肺炎:早期肺脓肿与细菌性肺炎在症状和X线表现上相似,但细菌性肺炎中肺炎链球菌肺炎多有口唇疱疹、铁锈色痰而无大量脓臭痰,胸部X线表现为肺叶或肺段的炎性实变或呈片状淡薄炎症病变,边缘模糊,一般无脓腔形成。
空洞性肺结核继发感染:有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盗汗、乏力等,痰中可找到结核菌。胸部X线表现为空洞壁较厚,一般无气液平面,周围有结核浸润病灶,或伴有斑点、条索状病变。
支气管肺癌:多无急性感染中毒症状,有时痰中带血。胸部X线影像表现为空洞、偏心,壁厚,内壁凹凸不平,常需进一步行痰细胞学、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以鉴别。
五、治疗
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选用敏感抗生素,如青霉素对大多数厌氧菌有效,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耐酶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治疗疗程较长,一般需数周,直至症状完全消失,X线胸片显示脓腔及炎症完全吸收。
痰液引流:可采用体位引流等方法,促进痰液排出,以利于炎症消散。体位引流应根据脓肿部位采取适当体位,使脓肿处于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
手术治疗:对于经内科治疗无效的慢性肺脓肿,伴有反复咯血、脓胸等情况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六、预防
积极治疗口腔、上呼吸道慢性感染病灶,如龋齿、扁桃体炎等。
避免醉酒、过度劳累,增强机体抵抗力。
对于昏迷、吞咽困难等患者,要加强护理,防止误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