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畸胎瘤是常见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分成熟性(良性)和未成熟性(恶性)。病因与生殖细胞异常分化、遗传有关。成熟性表现为腹部包块、腹痛等,未成熟性有腹部包块、腹痛及全身症状。诊断靠超声、CT、MRI及肿瘤标志物检查。治疗上成熟性以手术为主,保留生育功能等;未成熟性强调首次手术彻底,术后化疗。
一、定义
卵巢畸胎瘤是一种常见的卵巢生殖细胞肿瘤,来源于生殖细胞,具有向体细胞分化的潜能,大多数含有至少两个或三个胚层的多种组织成分。
二、分类
1.成熟性畸胎瘤(良性畸胎瘤)
含义:由已分化成熟的组织构成,是最常见的卵巢良性肿瘤。
病理表现:可含有外胚层、中胚层及内胚层组织,如皮肤、毛发、牙齿、骨骼、油脂、神经组织等。
好发人群:多见于30岁左右的育龄女性。
2.未成熟性畸胎瘤(恶性畸胎瘤)
含义:由分化不成熟的胚胎样组织构成,属于恶性肿瘤。
病理表现:主要由原始神经组织组成。
好发人群:多见于年轻患者,平均发病年龄11-19岁。
三、病因
目前其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生殖细胞异常分化: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生殖细胞分化出现异常,导致原始生殖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活跃,从而形成畸胎瘤。
2.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某些遗传突变可能增加患卵巢畸胎瘤的风险,但具体的遗传关联机制还在进一步研究中。
四、临床表现
1.成熟性畸胎瘤
腹部包块:患者自己可摸到下腹包块,尤其在晨起膀胱充盈时更易摸到。
腹痛:当肿瘤发生蒂扭转、破裂等并发症时可出现急性腹痛。比如瘤体较大时,体位改变等可能导致蒂扭转,引起突发的一侧下腹剧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压迫症状:若肿瘤较大,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如压迫膀胱可引起尿频等症状。
2.未成熟性畸胎瘤
腹部包块:多为实性包块,生长速度相对较快。
腹痛:常表现为持续性腹痛,可伴有腹胀、腹部不适等。
全身症状:由于肿瘤为恶性,患者可能出现消瘦、乏力等全身消耗症状。
五、诊断方法
1.超声检查
意义:是初步筛查卵巢畸胎瘤的常用方法。超声下可发现盆腔内囊性或实性肿块,若看到“脂液平面”“面团征”“牙齿或骨骼强回声”等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诊断畸胎瘤。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患者超声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但基本的特征性表现具有参考价值。
2.CT及MRI检查
意义:对于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有重要作用。CT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肿瘤内的钙化、骨骼等成分;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能更好地评估肿瘤的范围等情况。
生活方式影响:一般无特殊生活方式相关影响,检查前需去除身上金属物品等。
3.肿瘤标志物检查
甲胎蛋白(AFP):未成熟性畸胎瘤患者血清AFP可升高,成熟性畸胎瘤患者AFP一般正常。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于含有滋养层细胞成分的畸胎瘤可能会升高。
六、治疗原则
1.成熟性畸胎瘤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多采取患侧卵巢肿瘤剥除术,保留正常卵巢组织,尤其适用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对于无生育要求的年龄较大患者,可考虑行患侧附件切除术。
特殊人群:年轻患者需充分考虑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操作要轻柔,避免过度影响卵巢功能。老年患者则根据身体状况等综合评估手术方式。
2.未成熟性畸胎瘤
手术治疗:强调首次手术的彻底性,应尽量切除原发肿瘤及转移灶,术后需结合化疗。
化疗:常用的化疗方案有BEP(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等方案,通过化疗可以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复发风险。
年龄因素:年轻未成熟性畸胎瘤患者在治疗时,除考虑肿瘤治疗外,还需关注化疗对生殖功能、生长发育等的影响,化疗过程中可能需要采取一些保护生殖功能等的措施,但要以肿瘤治疗为首要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