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有多种表现,消化系统相关有食欲减退、食量少易饱、腹胀、大便异常;全身症状有身体疲倦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或肥胖;还有怕冷以及舌苔脉象异常等表现。小儿与成人表现有别,且与生活方式、病史等相关。
一、消化系统相关表现
1.食欲方面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小儿脾胃虚弱时可能表现为食欲减退,不想进食,甚至厌食。这是因为脾胃功能减弱,无法正常运化水谷,导致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从而使孩子对进食缺乏兴趣。而成人脾胃虚弱也会出现食欲不佳的情况,进食量较正常减少,即使面对喜爱的食物也难以有强烈的进食欲望。从生活方式角度看,长期饮食不规律、过度节食等人群更容易出现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问题。
部分人还可能出现食量虽少但食后易饱的情况,这是由于脾胃运化无力,食物不能及时被消化吸收,即使进食少量食物也会感觉胃部胀满不适,有饱腹感。
2.消化功能方面
腹胀是常见表现之一。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脾胃虚弱时脾胃的运化功能失常,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容易产生气体,导致腹部胀满。小儿可能表现为腹部膨隆,用手触摸有胀满感,且可能伴有腹部不适、哭闹等情况;成人则自觉腹部胀满,尤其是进食后腹胀症状更为明显。
大便异常也是脾胃虚弱的重要表现。小儿脾胃虚弱时,大便可能不成形,出现溏便,大便次数可能增多。而成人脾胃虚弱大便可表现为溏薄,有的患者大便中可能夹杂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这是因为脾胃不能很好地将食物腐熟、运化,导致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就排出体外。从病史角度看,有长期胃肠道疾病史的人群,如慢性肠炎等,更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相关的消化功能异常表现。
二、全身症状表现
1.身体疲倦乏力
各年龄段均可出现。小儿脾胃虚弱时,可能表现为精神不振,活动量较正常减少,总是处于疲倦的状态,不愿意玩耍等。成人则会感觉身体乏力,即使经过充足的休息也难以缓解,日常的工作、生活都会受到影响,比如工作时容易疲劳,影响工作效率。生活方式上,长期过度劳累、熬夜等人群,脾胃功能容易受损,进而出现身体疲倦乏力的症状。
2.面色萎黄
对于小儿来说,脾胃虚弱会影响气血的生化,因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气血不足则不能上荣于面,所以面色会呈现萎黄的状态。成人脾胃虚弱时,同样会出现气血生成不足,面部失去气血的滋养,表现为面色萎黄无光泽。从年龄角度看,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脾胃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面色萎黄的情况;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脾胃功能逐渐衰退,也较易出现面色萎黄。
3.形体消瘦或肥胖
小儿脾胃虚弱时,由于消化吸收不良,营养物质不能被充分摄取,会导致形体消瘦,生长发育可能落后于同龄人。而成人脾胃虚弱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形体消瘦,因为脾胃运化无力,无法将摄入的营养物质转化为气血津液滋养身体;另一种是肥胖,这是因为脾胃虚弱导致水湿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痰湿壅滞体内,表现为形体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较为明显。生活方式中,长期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群,脾胃虚弱更容易出现肥胖的表现。
三、其他相关表现
1.怕冷
脾胃虚弱者多有怕冷的表现,尤其是腹部和四肢容易怕冷。小儿脾胃虚弱时,腹部怕凉,睡觉时需要盖好腹部,否则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成人则会感觉四肢不温,冬季时这种怕冷的感觉更为明显。从病史角度看,有阳虚体质基础或者长期患有慢性疾病导致脾胃虚弱的人群,怕冷的表现会更突出。
2.舌苔脉象异常
从舌象来看,脾胃虚弱者舌质淡白,舌苔薄白或薄腻。脉象上,小儿脾胃虚弱时脉诊可能表现为脉弱,成人则可能出现缓脉等。通过舌象和脉象的综合判断,有助于医生准确诊断脾胃虚弱的情况。例如,舌质淡白反映了气血不足,因为脾胃虚弱导致气血生化乏源;舌苔薄白或薄腻提示脾胃的运化功能减弱,有湿浊内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