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小儿自身抵抗力可通过合理喂养、充足睡眠、适当运动;避免接触病原体要保持环境卫生、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呼吸道感染还需及时增减衣物、积极防治基础疾病、接种疫苗来降低小儿患支气管肺炎风险。
一、增强小儿自身抵抗力
1.合理喂养:对于婴儿,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等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婴儿的免疫力。例如,母乳中的分泌型IgA可以附着在小儿呼吸道黏膜表面,抵御病原体的入侵。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小儿,要保证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如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像橙子、西兰花等),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豆类等,为身体提供构建免疫物质的原料。
2.充足睡眠:小儿需要充足的睡眠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的完善。不同年龄段的小儿所需睡眠时间不同,一般新生儿每天需要睡16-20小时,婴儿期12-16小时,幼儿期11-14小时,学龄前期10-13小时,学龄期9-11小时。保证小儿有规律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环境,有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降低患支气管肺炎的风险。
3.适当运动:根据小儿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鼓励其进行适当的运动。例如,年龄较小的婴儿可以在家长的陪伴下进行翻身、爬行等活动;幼儿和学龄儿童可以进行散步、跑步、跳绳、游泳等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二、避免接触病原体
1.保持环境卫生: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一般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这样可以减少室内病原体的浓度。定期打扫室内卫生,清除灰尘、污垢等,减少尘螨等过敏原和病原体的滋生。对于小儿的玩具、衣物等要定期清洗和晾晒,玩具可以用合适的清洁剂清洗后暴晒,衣物在阳光下暴晒可以利用紫外线杀死上面的病原体。
2.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如冬春季),尽量避免带小儿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超市、游乐场等。这些场所人员复杂,病原体容易传播,小儿在这些场所容易感染呼吸道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而引发支气管肺炎。
3.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小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要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教导小儿不要用手触摸口鼻,防止病原体通过手-口鼻途径进入体内。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卫生,在接触小儿前要洗手,避免将病原体传染给小儿。
三、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其他措施
1.及时增减衣物: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小儿增减衣物,避免小儿着凉或过热。小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着凉容易导致呼吸道血管收缩,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而过热则会使小儿出汗过多,毛孔张开,也容易感受外邪。例如,在季节交替时,要注意观察天气变化,适时给小儿添加或减少衣物。
2.积极防治基础疾病:如果小儿患有某些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免疫缺陷病等,要积极治疗和控制这些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小儿的身体抵抗力,使小儿更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进而引发支气管肺炎。例如,对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要定期就医,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以改善心脏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
3.接种疫苗:按时为小儿接种肺炎疫苗等相关疫苗。目前有肺炎链球菌疫苗等可以预防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接种疫苗可以刺激小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有效预防相应病原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一般来说,小儿在合适的年龄阶段按照免疫规划程序接种肺炎疫苗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支气管肺炎的风险。例如,2岁以下的小儿可以接种7价或13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按照疫苗接种程序按时接种可以获得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