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可发于任何年龄段诱因多为机体免疫力下降,病因有病毒(可通过飞沫或接触污染物品传播引发上呼吸道炎症,流感病毒致流行性感冒型伴高热等)和细菌(免疫力降低时侵入致炎症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等),临床表现有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常见症状且不同类型表现有差异,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等,治疗分对症支持(如物理降温等)和针对病原体(病毒感染多自限以对症处理为主,细菌感染需用合适抗生素),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老年人病情易迁延不愈需加强护理,孕妇用药需谨慎,有基础疾病者需警惕基础疾病加重。
一、定义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的急性炎症性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病原体主要包括病毒(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和少数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等),机体免疫力下降(如受凉、过度疲劳等)是诱发该病的常见诱因。
二、病因机制
(一)病毒因素
多种病毒可引发急性呼吸道感染,例如鼻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或接触被污染物品传播,侵入上呼吸道后引起炎症反应;流感病毒具有较强传染性,可导致流行性感冒型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引发高热、全身酸痛等较严重症状。
(二)细菌因素
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感染也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之一,通常在机体免疫力降低时,细菌趁机侵入呼吸道引发炎症,如可导致化脓性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细菌感染性疾病。
三、临床表现
(一)常见症状
患者多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症状,病情较轻时症状相对局限,病情较重者可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例如普通感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以鼻塞、流涕等局部症状为主,可伴有低热;而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多为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并伴随明显全身酸痛、乏力等表现。
(二)不同类型表现差异
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咽炎等,普通感冒主要表现为鼻腔黏膜炎症症状,如清水样鼻涕等;咽炎则以咽部疼痛、咽干等为主要表现。
下呼吸道感染:如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除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外,部分患者可出现胸闷、气短等下呼吸道受累表现。
四、诊断方法
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血常规检查中,病毒感染时通常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则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此外,还可通过病原学检测(如病毒核酸检测、细菌培养等)进一步明确病原体,以指导治疗。
五、治疗原则
(一)对症支持治疗
对于有发热、头痛等症状的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非药物方式缓解不适;咳嗽、流涕等症状明显者,可使用相应对症药物改善症状,但需遵循科学用药原则,避免不恰当用药。
(二)针对病原体治疗
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多为自限性,一般无需特殊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细菌感染则需根据病原菌类型选用合适抗生素,如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等,但具体用药需由专业医师依据病情判定。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时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警惕出现高热惊厥、肺炎等并发症,日常应保证充足休息,多饮水,病情变化时及时就医。
(二)老年人患者
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低下,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后病情易迁延不愈,需加强护理,注意保暖,密切观察呼吸、体温等变化,必要时及时住院治疗。
(三)孕妇患者
孕妇用药需谨慎,应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时需在医师指导下合理用药,避免自行滥用药物。
(四)有基础疾病患者
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时,需警惕基础疾病加重,应密切监测病情,及时就医评估,必要时调整基础疾病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