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阳虚会引发多方面症状,消化系统上有食欲减退、腹胀、大便溏泄;全身表现为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泌尿系统出现小便不利、夜尿频多;还会有面色白、舌象异常等表现。
一、消化系统相关症状
1.食欲减退:脾肾阳虚时,脾胃功能受影响,阳气不足推动脾胃运化,患者常出现食欲明显下降的情况,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减少。这是因为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导致脾胃消化功能减弱,无论男女老少,长期如此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进而影响身体健康。例如一些中老年患者,本身脾肾阳虚,就会出现不想吃饭的情况,长期下去可能导致体质进一步虚弱。
2.腹胀:由于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内停,阻滞胃肠气机,患者会有腹部胀满不适的感觉,尤其在进食后腹胀会加重。这种腹胀情况在不同年龄人群中都可能出现,年轻人若长期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损伤脾肾阳气,也会出现腹胀表现。比如年轻女性长期熬夜、过度节食减肥,容易损伤脾阳肾阳,出现腹胀。
3.大便溏泄: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土,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运化,导致大便稀溏,甚至出现完谷不化的情况。小儿脾肾阳虚时,大便溏泄的情况较为常见,因为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若感受寒邪或饮食不当等容易损伤脾肾阳气,出现大便不成形等症状。而成年人长期慢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脾肾阳虚出现大便溏泄,比如一些患有慢性肠炎的患者,久病伤肾,出现脾肾阳虚,大便就会溏泄。
二、全身症状
1.畏寒肢冷:肾阳为人体阳气的根本,脾肾阳虚时,阳气虚弱,不能温煦机体,患者会感觉怕冷,四肢不温,即使在温暖环境中也会有畏寒的表现。这种情况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脾肾阳虚更容易出现畏寒肢冷,表现为即使穿很多衣服还是觉得冷,手脚冰凉。女性在经期或产后若不注意保暖,容易损伤脾肾阳气,也会出现畏寒肢冷。
2.神疲乏力:阳气不足,推动无力,机体功能减退,患者会感到精神疲倦,体力不支,缺乏活力。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脾肾阳虚都会出现神疲乏力的情况。年轻人若长期过度劳累、熬夜等,损伤脾肾,也会感觉没精神、容易疲劳。比如一些长期从事高强度工作的年轻人,就可能出现神疲乏力,进而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3.腰膝酸软:肾主骨生髓,腰为肾之府,脾肾阳虚,肾的精气不足,不能充养骨骼和腰部,患者会出现腰膝酸软无力的症状。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脾肾阳气渐衰,容易出现腰膝酸软。男性和女性都会出现,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更容易出现脾肾阳气不足,导致腰膝酸软。
三、泌尿系统相关症状
1.小便不利:肾阳不足,膀胱气化功能失常,患者会出现小便量少、排尿不畅的情况。小儿脾肾阳虚时,可能出现小便清长但量少等小便不利表现,因为小儿脏腑功能不完善,脾肾阳虚影响膀胱气化。成年人也可能因脾肾阳气虚出现小便不利,比如一些患有慢性肾病的患者,久病及肾,导致脾肾阳虚,出现小便异常。
2.夜尿频多:肾阳亏虚,不能固摄尿液,夜间阴气盛,阳气更虚,所以夜尿次数增多。中老年人脾肾阳虚较为常见夜尿频多的情况,随着年龄增长,脾肾阳气渐衰,夜尿频多会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影响身体健康。例如一些60岁以上的老年人,脾肾阳虚,晚上可能要起来3-4次小便,严重影响睡眠。
四、其他表现
1.面色白:脾肾阳虚,气血生化不足,不能上荣于面,患者面色会显得苍白无华。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脾肾阳虚都会出现面色白的情况,儿童若长期脾胃功能差、肾阳不足,就会面色不好看;成人长期患病等导致脾肾阳虚,也会出现面色苍白。
2.舌象异常: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这是因为脾肾阳虚,体内水湿内停,反映在舌象上就是舌质淡胖有齿痕,舌苔白滑。通过舌象观察可以辅助判断脾肾阳虚的情况,对于医生诊断和患者自我初步判断有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