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有牵引(需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物理治疗(热敷要防烫伤,按摩推拿有禁忌证,理疗有适用与禁忌)、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要注意消化道和肾功能,神经营养药要控血糖);手术治疗有适应证(依症状、体征及年龄等评估)和方法(前路适用于单侧神经根型且颈椎稳定者,后路适用于多节段或椎管狭窄者)。
一、非手术治疗
1.牵引治疗
原理:通过牵引装置对颈部施加牵引力,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缓解肌肉痉挛。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合适的牵引可以改善局部的解剖关系。一般牵引重量可从3-5kg开始,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牵引时间每次20-30分钟,每天1-2次。但对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牵引需谨慎,老年人由于骨质情况可能需要更谨慎评估牵引重量等。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老年人骨质相对疏松,牵引重量和时间的选择要更保守;生活方式上,如果患者有长期低头等不良习惯,牵引后仍需纠正生活方式以巩固效果;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等,牵引可能会加重病情,需在充分评估后进行。
2.物理治疗
热敷:利用热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可采用热水袋、热毛巾等进行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对于皮肤感觉减退的患者,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要注意避免烫伤,因为其对温度感知不敏感,需有人协助或使用温度监测设备。
按摩推拿:专业的按摩推拿可以放松颈部肌肉,调整颈椎关节位置。但按摩推拿需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操作,对于存在颈椎不稳定、椎体骨质增生严重或有脊髓受压表现的患者要谨慎,例如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就不适合常规的按摩推拿,以免加重脊髓损伤。在年龄方面,老年人骨骼退变等情况更需专业人员准确评估后操作,避免造成损伤。
理疗:包括中频电疗、超声波治疗等。中频电疗可以刺激神经肌肉,促进血液循环;超声波治疗可以改善局部组织的代谢。不同的理疗方法有其各自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例如中频电疗对于皮肤破损、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禁用。
3.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具有抗炎、止痛作用,可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的颈部疼痛和上肢放射痛。但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要慎用,老年人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时需注意监测胃肠道反应和肾功能,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
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等,可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改善神经功能。对于糖尿病患者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可能对神经修复有一定帮助,但需控制好血糖水平,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神经修复效果。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经过3-6个月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神经根受压症状明显,出现肌肉无力、萎缩等表现;
伴有明显的神经根刺激症状,保守治疗无法缓解且进行性加重。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适应证的把握略有不同,例如年轻患者可能对生活质量要求更高,即使症状相对较轻但影响工作等也可能考虑手术;而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差,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更谨慎评估手术收益和风险比。
2.手术方法
前路手术:通过前路途径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骨赘等,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适用于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且颈椎稳定性较好的患者。手术创伤相对较小,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喉返神经损伤等。对于老年患者,术前需评估心肺功能等,以降低手术风险。
后路手术:通过后路扩大椎管、减压等方式,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适用于多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或伴有椎管狭窄的患者。后路手术对颈椎稳定性影响相对较小,但术后可能出现颈部肌肉力量改变等情况,在不同年龄患者中的恢复情况可能有所差异,老年人恢复相对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