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关节炎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关节内感染,各年龄段、性别均可发病,感染途径有血行播散、邻近感染灶蔓延、外伤等,常见致病菌因年龄等有别,病理过程分早期、中期、晚期,临床表现有全身和局部表现,诊断靠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抗感染、关节腔穿刺引流、制动、支持治疗,预后与诊断治疗是否及时有效相关,早期及时治多数预后好,否则可致严重关节功能障碍。
一、定义
化脓性关节炎是一种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关节内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性别,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可能,不同性别在发病率上无显著差异,但不同年龄、性别在感染后的表现和治疗等方面可能因身体机能等因素有所不同。例如儿童骨骼发育未成熟,关节结构相对特殊,感染后可能对生长发育产生影响;老年人可能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增加治疗难度。
二、病因
1.感染途径
血行播散: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中的细菌经血液循环到达关节腔。比如皮肤、呼吸道等部位的感染灶,细菌随血流运行,当到达关节时,若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细菌在关节内定植繁殖。
邻近感染灶蔓延:邻近关节的化脓性病灶直接蔓延至关节腔,如附近的骨髓炎可波及关节。
外伤:开放性关节损伤,细菌直接侵入关节腔引起感染。例如关节部位的刺伤、骨折合并伤口污染等情况。
2.常见致病菌
儿童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这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易受金黄色葡萄球菌侵袭有关;成人则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常见;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有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等情况。
三、病理过程
1.早期:滑膜充血、水肿,有白细胞浸润,关节液增多,为浆液性渗出。此阶段若能及时治疗,炎症可消退,关节功能多可恢复正常。
2.中期:随着病情进展,渗出液变为脓性,关节软骨开始受到细菌毒素等的损害。炎症侵犯软骨下骨质,关节腔脓液可通过韧带间隙蔓延到周围组织。
3.晚期:关节软骨被破坏,关节面被脓性分泌物侵蚀,可导致关节粘连、纤维性或骨性强直,严重影响关节功能,出现关节活动受限、畸形等情况。
四、临床表现
1.全身表现:患者可有高热、寒战、乏力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拒动等,因为关节疼痛不适影响活动。
2.局部表现
关节疼痛:剧烈疼痛,患者常不敢活动关节。
关节肿胀: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皮肤温度升高。
关节功能障碍:由于疼痛和肿胀,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如不能屈伸、旋转等。
五、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提示有感染存在。
关节液检查:穿刺抽取关节液,若为脓性,涂片革兰染色可找到细菌,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关节液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升高,糖含量降低。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早期可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晚期可出现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破坏、关节畸形等。
CT及MRI检查:能更早发现关节内的病变,如早期的滑膜炎症、软骨破坏等情况,对诊断和评估病情有重要价值。
六、治疗原则
1.抗感染治疗:根据关节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早期、足量、足疗程应用。
2.关节腔穿刺引流:及时穿刺抽出关节内的脓液,并用生理盐水冲洗关节腔,可减轻关节内炎症反应,减少关节软骨的破坏。
3.制动: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关节,减少关节活动,减轻疼痛,防止关节畸形。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固定的舒适性和稳定性,避免影响肢体血液循环和生长发育。
4.支持治疗:加强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
七、预后
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多数患者可获得较好预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若诊断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导致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例如延误治疗的患者可能遗留关节畸形、活动受限等问题,儿童患者还可能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