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高血压由确定疾病或病因引起,约占高血压患者5%-10%,常见肾性、内分泌性、血管性等病因,有一般高血压表现及原发病特殊表现,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针对原发病,特殊人群治疗需谨慎。
一、定义
继发性高血压是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10%。
二、常见病因及相关情况
(一)肾性高血压
1.病因
肾小球肾炎: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常因链球菌感染等诱发;慢性肾小球肾炎可发生于不同年龄段,其发病与免疫炎症反应等有关。
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多见于成人,肾脏出现多个囊肿,会影响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血压升高。
肾动脉狭窄:可由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的人群;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女性相对多见。
2.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脂饮食、吸烟等)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二)内分泌性高血压
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病因: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多,引起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导致血压升高。
年龄、性别等: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2.嗜铬细胞瘤
病因: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系统嗜铬细胞肿瘤,间断或持续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血压急剧升高。
年龄、性别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儿童患者多为良性肿瘤,成人患者恶性肿瘤相对多见。
3.库欣综合征
病因: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糖皮质激素,导致水钠潴留、血糖升高,引起血压升高。
年龄、性别等: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三)血管性高血压
1.主动脉缩窄
病因:主动脉局限性狭窄,导致上肢血压升高,下肢血压降低。
年龄: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是儿童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病因之一。
三、临床表现
继发性高血压除了具有高血压的一般表现,如头痛、头晕、心悸等,还可能有原发病的特殊表现。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除高血压外,还可出现肌无力、周期性瘫痪、多尿、夜尿增多等表现;嗜铬细胞瘤患者可出现阵发性血压升高,伴有头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症状。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家族史、既往疾病史、用药史等。例如,询问是否有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病史,是否长期服用某些可能影响血压的药物(如避孕药等)。
2.体格检查:除常规血压测量外,还需进行专项检查,如检查腹部有无血管杂音(提示肾动脉狭窄等)、检查四肢血压差异(提示主动脉缩窄等)。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如电解质、肾功能等)、激素水平测定(如醛固酮、儿茶酚胺、皮质醇等)。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可有血钾降低等表现;嗜铬细胞瘤患者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水平可升高。
4.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可用于检查肾脏、肾上腺等结构)、CT或MRI检查(有助于发现肾动脉狭窄、肾上腺肿瘤等病变)、血管造影检查(是诊断肾动脉狭窄的金标准)等。
五、治疗原则
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例如,肾动脉狭窄引起的高血压,可根据病情选择介入治疗(如经皮肾动脉球囊扩张术)或手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如果是肾上腺肿瘤引起,可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嗜铬细胞瘤患者则需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等。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也可适当给予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但关键是去除病因。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时需更加谨慎,优先考虑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方法(在适合的情况下),并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在治疗原发病和控制血压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