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高烧惊厥有典型表现,发作时意识改变、肢体抽搐,持续数秒至1-2分钟,发作后精神状态等会恢复;不同年龄宝宝表现有差异,婴儿期不典型、幼儿期多为全身性且意识障碍明显;需与低钙抽搐、癫痫发作区分,低钙抽搐局部且意识清、癫痫发作无高热诱因且反复;家长遇宝宝高烧惊厥要冷静处理,日常要关注宝宝发热情况,有过高烧惊厥史的宝宝更要谨慎对待发热并及时就医。
一、典型表现
1.惊厥发作时表现
意识改变:宝宝会突然失去意识,双眼上翻或凝视、斜视,面色可能会有短暂的发白或发青。例如,原本正在玩耍的宝宝突然眼神呆滞,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
肢体抽搐:多为全身性的抽搐,表现为四肢强直、抖动,有的宝宝还会出现双手紧握、双腿伸直的情况。比如双侧手臂伸直且不断抖动,腿部也呈现伸直并伴有不自主的抖动状态。
持续时间:一般持续数秒至1-2分钟左右。
2.发作后的表现
精神状态:惊厥停止后,宝宝可能会出现嗜睡的情况,但随着时间推移,精神状态会逐渐恢复。例如,惊厥停止后宝宝会昏昏欲睡,但经过休息后能慢慢恢复到比较正常的精神状态。
生命体征:呼吸可能会在惊厥发作时稍有不规律,但发作后会逐渐恢复正常频率;心率在发作时可能会增快,之后也会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
二、不同年龄宝宝的表现差异
1.婴儿期(1岁以内)
惊厥表现相对不典型:婴儿期宝宝的惊厥可能不太容易被察觉为全身性的明显抽搐,可能更多表现为面部的局部小抽动,如眼皮颤动、嘴角轻微抽动等,同时可能伴有眼球的转动异常。而且婴儿的肌肉张力特点使得惊厥时的肢体表现可能不如较大儿童那么典型的强直或抖动,有的可能只是肢体的轻微抖动或呈现出类似划船样的动作。
伴随症状:由于婴儿不会表达,除了惊厥表现外,可能会伴有发热明显,体温可迅速升高,有的婴儿可能在惊厥发作前体温已经很高,或者在惊厥发作过程中体温仍持续上升。
2.幼儿期(1-3岁)
惊厥多为全身性:此阶段宝宝的惊厥大多为全身性发作,肢体抽搐相对比较明显,能较清楚地看到四肢的强直或抖动等表现。
意识障碍特点:意识丧失相对比较明显,与婴儿期相比更容易被发现宝宝处于意识不清的状态,而且在惊厥停止后,幼儿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的烦躁不安等表现。
三、与其他类似情况的区分
1.与低钙抽搐区分
低钙抽搐表现:低钙抽搐多有相关病史,比如宝宝可能存在维生素D缺乏等导致血钙降低的情况。低钙抽搐时多为局部的抽搐,常见于口角、手指、脚趾等部位,而且一般意识是清楚的。例如,宝宝口角出现抽动,但神志是清醒的,同时可能伴有手足搐搦征(如手腕屈曲、手指伸直、拇指内收等表现)。而高烧惊厥时意识多丧失,抽搐是全身性为主。
发作诱因:低钙抽搐往往与宝宝的钙代谢异常相关,如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等情况有关,而高烧惊厥主要是由于高热引起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
2.与癫痫发作区分
癫痫发作特点:癫痫发作不一定有高热诱因,而且癫痫发作的表现可能更具有反复性,即使没有发热也会出现惊厥发作。癫痫发作的形式可能多样,有的是部分性发作,而高烧惊厥多有明确的高热诱因,且多为全身性发作,在高热得到控制等情况下,再次因高热引发惊厥的可能性相对较高,而癫痫一般与高热无明显的直接关联。
四、温馨提示
对于宝宝出现高烧惊厥的情况,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要立即将宝宝侧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引起窒息。同时要及时测量体温,若体温较高,应尽快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但要注意避免不恰当的降温方式对宝宝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宝宝频繁出现高烧惊厥或者惊厥持续时间较长等情况,要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尤其是在宝宝发热时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提前做好预防高热的措施,如在宝宝发热初期就采取适当的物理降温等方法来控制体温,以减少高烧惊厥发生的风险。对于有过高烧惊厥史的宝宝,家长要更加谨慎对待宝宝的发热情况,一旦发热要及时处理,并且要向医生详细告知宝宝的病史等情况,以便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