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股骨骨折治疗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身体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采用牵引;手术治疗分内固定手术(身体状况允许、骨折移位明显时用,如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等)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年龄大、骨折难愈合或并发症多者用,如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治疗早期做患肢肌肉等长收缩及未固定关节主动活动,后期渐进性做关节活动度和负重训练,均要关注老年人特点确保安全有效。
一、保守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的老年人股骨骨折患者可考虑保守治疗。例如一些合并多种严重基础疾病,如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衰竭等的老年人。
具体措施
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使骨折部位复位并维持复位后的位置。皮牵引适用于小儿及老年体弱病人的股骨干骨折等;骨牵引如股骨髁上牵引等可用于较长时间的牵引固定。牵引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牵引的重量、牵引的效果以及患者的耐受情况等,由于老年人皮肤相对较薄、骨质脆弱等特点,要注意防止皮肤损伤和牵引针处的感染等并发症。
二、手术治疗
内固定手术
适用情况:对于身体状况允许、骨折移位明显但有希望通过内固定恢复骨折部位稳定性的老年人股骨骨折患者。比如股骨颈骨折的GardenⅡ型、Ⅲ型等相对较稳定但有移位的骨折,以及股骨转子间骨折等。
手术方式及原理:以股骨颈骨折的空心钉内固定为例,通过在股骨颈处置入多枚空心钉,利用空心钉的支撑和固定作用,使骨折端保持稳定,促进骨折愈合。其原理是利用生物力学原理,通过内固定物将骨折两端牢固连接,为骨折愈合提供稳定的环境。对于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可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等内固定方式,DHS通过钢板和螺钉将股骨头颈与股骨干连接,利用杠杆原理增加稳定性;PFNA则是通过髓内钉插入髓腔,利用螺旋刀片的防旋作用和髓内钉的支撑作用来固定骨折端。手术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骨质特点,如骨质疏松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和操作技巧,确保内固定的牢固性。
人工关节置换术
适用情况:对于年龄较大、骨折难以通过内固定愈合或者愈合后并发症较多(如股骨头缺血坏死等)的股骨骨折患者,如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尤其是GardenⅣ型骨折)和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等。
手术方式及原理: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用于身体状况较差、预期寿命较短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是将受损的股骨头切除,置换为人工股骨头。其原理是通过人工股骨头替代原有股骨头的结构和功能,恢复髋关节的活动功能。
全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身体状况较好、预期寿命较长的老年人股骨骨折患者,如同时合并严重髋关节病变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将髋臼和股骨头都进行置换,恢复髋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在手术过程中,要考虑老年人的身体耐受性,如心肺功能、营养状况等,确保手术的安全性。术后要注意预防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由于老年人术后恢复相对较慢,要加强康复护理,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三、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早期康复都非常重要。在骨折固定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如股四头肌、腓肠肌等的收缩舒张练习,以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对于老年人,要根据其身体状况逐渐增加练习的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可以进行未固定关节的主动活动,如上肢的活动等,防止关节僵硬。
后期康复:骨折愈合到一定程度后,可进行渐进性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负重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增加髋关节、膝关节等的活动范围,如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髋关节的屈伸、内外旋等活动。负重训练要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进行,开始时可在助行器等辅助下部分负重,逐渐增加负重的重量和时间,直到恢复正常行走功能。康复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反应,由于老年人平衡能力、肌肉力量恢复相对较慢等特点,要确保康复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必要时可联合物理治疗等手段,如超声波、红外线等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