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哮喘主要由左心衰竭和急性肺水肿引起,常见病因包括基础心脏疾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心脏负荷突然增加(如输液过多过快、妊娠、严重心律失常)。基础心脏疾病中冠心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心肌供血不足、心肌重构引发;风湿性心脏病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致心脏瓣膜受损引起肺淤血;高血压性心脏病因长期高血压致左心功能不全引发肺循环淤血。心脏负荷突然增加中输液过多过快使循环血容量剧增致心脏前负荷加重;妊娠使血容量增加致心脏负担加重;严重心律失常致心脏节律频率紊乱、心输出量减少引发肺循环淤血。
基础心脏疾病
冠心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长期可引起心肌重构,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例如,当冠状动脉严重狭窄使心肌缺血缺氧达到一定程度时,心脏的泵血功能受损,左心房压力升高,进而导致肺循环淤血,引发心源性哮喘。不同年龄的冠心病患者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随着年龄增长,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增加,男性和女性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情况有所差异,绝经前女性发病风险相对低于男性,绝经后则逐渐接近。长期吸烟、高脂饮食、高血压、糖尿病等不良生活方式和基础疾病会进一步加重冠心病病情,增加心源性哮喘的发生风险。
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多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心脏瓣膜受损,如二尖瓣、主动脉瓣等瓣膜病变。瓣膜病变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血流动力学,使左心房压力升高,肺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肺淤血。例如,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血液流入左心室受阻,左心房压力升高,肺静脉压力随之升高,导致肺淤血,当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引发心源性哮喘。各个年龄段都可能患风湿性心脏病,但在发展中国家,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链球菌感染是常见的诱因,不良的生活环境、营养状况等因素可能增加儿童患风湿性心脏病的风险。
高血压性心脏病:长期高血压会使左心室后负荷增加,左心室为了克服增高的阻力而逐渐肥厚、扩张,最终导致左心功能不全。当左心功能不全时,左心房压力升高,肺循环淤血,引发心源性哮喘。高血压的发病与年龄、遗传、高盐饮食、肥胖等因素有关,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升高,男性和女性在高血压患病上没有绝对的性别差异,但不同年龄阶段的发病特点有所不同。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会显著增加心源性哮喘的发生概率,因此高血压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压以降低相关风险。
心脏负荷突然增加
输液过多过快:在临床治疗中,如果患者输液速度过快或输液量过大,会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的前负荷显著加重。对于本身存在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心脏无法及时适应这种急剧增加的负荷,就容易引发急性左心衰竭,进而导致心源性哮喘。无论儿童还是成人都可能因输液过多过快引发这种情况,儿童的心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弱,更易受到输液量和速度的影响,在儿科治疗中需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以避免此类情况发生;成人中患有心脏基础疾病的人群在输液时也需要密切监测,防止心脏负荷突然增加。
妊娠:妊娠期女性身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对于本身有潜在心脏问题的孕妇,妊娠期间心脏负荷的增加可能诱发心源性哮喘。随着孕期进展,血容量逐渐增多,到妊娠32-34周时达到高峰,比非孕期增加30%-45%,这对心脏功能是较大的挑战。患有心脏基础疾病的孕妇需要在孕期密切监测心脏功能,采取相应措施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源性哮喘的发生风险。
严重心律失常:某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快速性心房颤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会使心脏的节律和频率发生严重紊乱,影响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导致心输出量急剧减少,肺循环淤血,引发心源性哮喘。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出现严重心律失常,例如老年人由于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变等原因更容易发生心律失常,而儿童严重心律失常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因先天性心脏传导系统异常等因素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基础心脏疾病、电解质紊乱、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及时识别和处理严重心律失常对于预防心源性哮喘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