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炎与支气管炎在定义、发病部位、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存在差异。支气管肺炎是病原体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发病于支气管末梢肺组织,常见病原体感染,有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胸部X线有斑片状阴影,治疗需控制感染与对症支持;支气管炎是支气管黏膜炎症,发病仅在支气管,由病毒、细菌等引起,有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等症状,胸部X线多正常或肺纹理增粗,治疗以对症为主;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患两病时各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支气管肺炎:也叫小叶性肺炎,是病原体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发病部位主要是支气管末梢的肺组织,即小叶范围。多见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
支气管炎:是支气管黏膜的炎症,发病部位仅为支气管。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相对多见。
二、病因
支气管肺炎:常见病原体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支原体等。常由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来,或继发于其他疾病。例如,儿童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在冬季、室内通风不良等情况下易感染病原体引发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炎: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病因,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也可由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空气污染、刺激性气体吸入(如吸烟、化学烟雾等)、过敏反应等引起。比如长期吸烟的人群,气管支气管黏膜长期受刺激,易发生支气管炎。
三、临床表现
支气管肺炎:
症状:发热,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发热,也可为弛张热或稽留热;咳嗽较频繁,早期为刺激性干咳,恢复期咳嗽有痰;气促,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呼吸频率加快;部分患儿可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例如婴儿患支气管肺炎时,可能出现口吐白沫的表现。
体征:肺部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多,深吸气末更明显。
支气管炎:
症状:一般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之后以咳嗽为主要表现,开始为干咳,以后有痰。婴幼儿症状较重,常有发热、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年长儿全身症状较轻,可伴有乏力、头痛、食欲不振等。例如,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咳嗽可持续7-10天,有时可迁延2-3周。
体征:早期呼吸音可正常,之后可闻及散在的干、湿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四、影像学表现
支气管肺炎:胸部X线检查可见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状阴影,可融合成大片状,甚至累及多个肺叶。例如,两肺下野、中内带可见大小不等的点状或小斑片状模糊阴影,或融合成大片状阴影。
支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大多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五、治疗原则
支气管肺炎:主要是控制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根据病原体选用敏感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如细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同时进行吸氧、退热、止咳化痰等对症处理。例如,对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支气管炎:主要是对症治疗和防治并发症。有病毒感染时一般不选用抗生素,可使用止咳祛痰药物缓解症状,如氨溴索等;如有细菌感染证据,可选用抗生素;对于喘息明显的患儿,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比如,对于因过敏因素引起的支气管炎,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并可使用抗过敏药物。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患支气管肺炎或支气管炎时,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呼吸、精神状态等变化。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合理用药,注意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例如,使用止咳化痰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剂型适合儿童服用,避免发生呛咳等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患支气管炎时,由于其心肺功能相对较弱,病情可能较重,易出现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在治疗时要更谨慎地选择药物,密切监测呼吸、血氧等情况。对于支气管肺炎的老年患者,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的加重,鼓励其适当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孕妇:孕妇患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时,用药需特别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以利于病情恢复和胎儿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