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孩子体质可通过合理喂养(婴儿纯母乳6个月后合理添加辅食,大孩子保证营养均衡)和适当运动(依年龄运动,学龄前每天超3小时户外活动,学龄每天至少1小时中等强度运动);避免接触感染源要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教育孩子和家长注意个人卫生;环境方面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控温湿度)、避免过敏体质孩子接触过敏原;要按时接种肺炎等相关疫苗预防支气管肺炎。
一、增强体质方面
1.合理喂养:对于婴儿,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等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婴儿的免疫力。如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在出生后的前6个月纯母乳喂养,6个月后逐渐添加辅食,添加辅食时要遵循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由软到硬的原则,保证孩子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以促进身体正常生长发育,提高抵抗力。对于较大儿童,要保证饮食中包含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如维生素A、C、D等)、矿物质等,例如多吃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蛋白质是身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维生素C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骨骼发育等。
2.适当运动: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运动。比如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在家长的陪伴下进行爬行、翻身等活动;年龄稍大些的孩子可以进行散步、跑步、跳绳、游泳等运动。适当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一般来说,学龄前儿童每天应保证至少3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学龄儿童每天也应进行至少1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每天坚持30分钟左右的慢跑等,长期坚持运动有助于孩子体质的增强,降低患支气管肺炎等疾病的风险。
二、避免接触感染源方面
1.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如冬季、春季等,尽量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较差的场所,如商场、超市、电影院等。因为这些场所人员复杂,容易存在各种病原体,孩子在这些环境中被感染的几率会增加。例如在流感高发期,人群密集处流感病毒传播风险高,孩子若在此类场所停留,很可能接触到流感病毒等病原体而引发呼吸道感染,进而发展为支气管肺炎。
2.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要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因为手部容易接触到各种病原体,通过洗手可以有效减少病原体经口、鼻等途径进入体内的机会。同时,要教导孩子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等。另外,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卫生,在接触孩子前要洗净双手,避免将病原体传染给孩子。
三、环境因素方面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要定时开窗通风,至少2-3次,每次通风时间在15-30分钟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内空气不流通容易导致病原体在空气中积聚,增加孩子感染的风险。例如在室内长时间关闭门窗,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空气质量变差,有利于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合适的室内温度一般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较为适宜,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孩子呼吸道的舒适,也有助于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2.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果孩子是过敏体质,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常见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在花粉季节,要尽量减少孩子外出的时间,尤其是在花粉浓度较高的时段,如清晨和傍晚。对于尘螨,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单、被罩、枕套等,可用热水清洗,因为尘螨在55℃以上的环境中难以存活。家里尽量不要饲养宠物,避免孩子接触动物毛发等过敏原,以免引起过敏反应,而过敏可能会诱发呼吸道炎症,增加支气管肺炎的发病几率。
四、预防接种方面
1.按时接种疫苗: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按时为孩子接种肺炎疫苗等相关疫苗。例如肺炎球菌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等疾病。疫苗接种是预防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接种疫苗可以使孩子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对特定病原体的抵抗力。一般来说,2月龄-5岁的儿童可以接种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6月龄-5岁的儿童可以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等,家长要积极配合,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以降低患支气管肺炎等相关疾病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