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炎与支气管炎在定义、发病部位、病理表现、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情况等方面存在差异。支气管肺炎是病原体经支气管入侵致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炎症,起病较急,有相应症状、影像学表现,治疗需控制感染等;支气管炎分急慢性,急性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后咳嗽,慢性有咳嗽咳痰等,治疗各有侧重,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情况不同。
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分为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通常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慢性支气管炎则多与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等因素有关。
病理表现
支气管肺炎:主要病理改变是支气管、细支气管及肺泡炎症引起的通气和换气障碍,导致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病变部位的肺组织发生实变,通气不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障碍,从而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主要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随后纤毛上皮细胞损伤、脱落,黏膜腺体肥大增生;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有黏液腺增生、肥大,分泌功能亢进,支气管壁有炎性细胞浸润等。
临床表现
支气管肺炎:一般起病较急,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气促,发热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热,亦可为弛张热或稽留热;咳嗽较频繁,早期为刺激性干咳,恢复期咳嗽有痰;气促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呼吸加快,每分钟可达40-80次,重者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等。婴儿可伴有拒食、呛奶、呕吐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循环、神经、消化系统受累的表现,如心肌炎、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等。
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通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之后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开始为干咳,以后有痰。婴幼儿症状较重,常有发热、呕吐、腹泻等,一般无全身症状,双肺呼吸音粗糙,可有不固定的散在的干、湿啰音;慢性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清晨和夜间咳嗽较重,睡前常有阵咳发作并伴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和浆液泡沫性痰,偶可带血。
影像学表现
支气管肺炎: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见肺纹理增粗,以后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片状阴影,可融合成片,可伴有肺不张或肺气肿,以两肺下野、中内带及心膈区居多。
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大多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慢性支气管炎早期X线检查可无异常,反复发作者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较明显。
治疗原则
支气管肺炎:主要是控制感染、对症治疗及防治并发症。根据不同病原体选用敏感抗生素,如细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病毒感染可选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包括退热、止咳、平喘等,有缺氧表现时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咳嗽无痰时可用右美沙芬等镇咳,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时可用氨溴索等祛痰,伴支气管痉挛时可用平喘药如沙丁胺醇等;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适当使用抗生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主要是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情况选用抗生素,同时给予祛痰、镇咳、平喘治疗。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支气管肺炎和支气管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病情变化较快,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小婴儿,要注意呼吸、心率等情况。对于支气管肺炎的婴儿,喂养时要注意少量多次,避免呛奶加重病情;支气管炎的儿童要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老年人:老年人患支气管炎相对较多,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低下,病情容易迁延不愈,且易并发其他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支气管炎时要更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用药需谨慎,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孕妇:孕妇若患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用药需特别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治疗时要权衡利弊,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案,如非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选用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