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后需从固定与制动、休息与体位、饮食营养、康复锻炼、定期复查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护理。固定装置要保持清洁干燥,适时调整,避免过早活动;休息环境舒适,保证充足睡眠;饮食均衡,忌烟酒;按阶段进行康复锻炼;定期复查调整方案;儿童和老年人有不同护理重点。
一、固定与制动
1.外固定装置护理:锁骨骨折后通常会采用八字绷带固定等外固定方式,要注意保持固定装置的清洁、干燥,避免受潮。若固定装置松动或过紧,应及时就医调整,过紧可能影响肢体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例如,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固定时更要密切观察皮肤情况,防止压迫性损伤。
2.避免过早活动:在骨折恢复初期,应严格限制肩部的剧烈活动,如避免大幅度的上肢摆动、外展等动作,防止骨折端移位。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需要遵循医生制定的康复计划,逐步增加活动量,一般在骨折后2-3周内以制动休息为主。
二、休息与体位
1.休息环境:保证休息环境舒适,温度适宜,湿度适中。患者应选择硬板床休息,仰卧时可在肩胛间垫薄枕,使肩部稍向后仰,保持锁骨的正常生理曲度,有助于骨折复位和愈合;侧卧时,应保持双肩在同一水平,避免患侧卧位加重骨折部位的压力。
2.避免劳累: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成年人来说,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和青少年可能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骨折的愈合。
三、饮食营养
1.均衡饮食:骨折患者需要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蛋白质有助于组织的修复,可多吃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可多吃牛奶、豆制品、虾皮等;维生素C有助于胶原蛋白的合成,可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西兰花等。例如,孕妇发生锁骨骨折时,更要保证营养的充足,以满足自身和胎儿的需求。
2.避免不良饮食习惯:应避免吸烟、饮酒,因为吸烟会影响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饮酒可能会干扰药物的作用以及影响身体的整体恢复状态。
四、康复锻炼
1.早期康复(骨折后1-2周):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手部、腕部活动,如握拳、伸展手指等,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但要避免影响骨折部位。儿童的康复锻炼更要在医生和家长的密切监护下进行,防止过度活动造成损伤。
2.中期康复(骨折后3-6周):可逐渐增加肩部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即在不引起骨折端移位的情况下,收缩肩部肌肉,每次收缩保持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同时,可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轻度的肩部前屈、后伸等活动,但幅度要小。
3.后期康复(骨折后6周以上):随着骨折的愈合,可逐步增加肩部的活动范围,如进行肩关节的外展、内旋、外旋等活动,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暴力活动。可以通过爬墙运动等方式逐步增大肩关节的活动度,但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和频率,一般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30分钟左右为宜,每天可进行2-3次。
五、定期复查
1.复查频率: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X线等检查,一般在骨折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等时间节点进行复查,以了解骨折的愈合情况。儿童骨折愈合相对较快,可能需要更频繁的复查,观察骨折端的生长情况。
2.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方案:根据复查结果,医生会调整康复锻炼计划或固定方案等。如果骨折愈合情况不理想,可能需要延长制动时间或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如果愈合良好,则可以逐步增加活动量。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锁骨骨折后恢复相对较快,但由于其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家长要更加细心地护理。要密切关注儿童的情绪和饮食情况,避免儿童因疼痛或不适而哭闹不安影响休息。在康复锻炼时,要选择儿童能够配合的温和方式,且要防止儿童在康复过程中再次受伤。
2.老年人:老年人锁骨骨折后愈合能力相对较弱,同时可能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预防压疮,定期为老年人翻身、拍背,保持皮肤清洁。饮食上要更加注重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可适当增加晒太阳的时间,但要避免长时间暴晒导致皮肤损伤。在康复锻炼时,要更加缓慢、轻柔,防止因骨质疏松导致再次骨折或骨折部位损伤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