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过敏性鼻炎引起咳嗽与过敏反应累及呼吸道致气道高反应性有关,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干咳伴鼻炎典型症状,诊断需病史、体格及辅助检查,非药物干预要避免接触过敏原、鼻腔护理,药物治疗用抗组胺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小儿护理要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需综合管理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一、小儿过敏性鼻炎引起咳嗽的发病机制
小儿过敏性鼻炎引起咳嗽主要与过敏反应累及呼吸道有关。当小儿接触过敏原后,鼻黏膜处于过敏状态,炎症介质释放,炎症反应可蔓延至下呼吸道,刺激气道黏膜,引起气道高反应性,从而导致咳嗽。例如,有研究表明,过敏性鼻炎患儿的气道存在炎症细胞浸润,如嗜酸性粒细胞等,这些炎症细胞释放的介质会进一步加重气道的炎症和高反应性,引发咳嗽症状。
二、临床表现特点
小儿过敏性鼻炎引起的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白天或夜间均可发生,部分患儿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立即出现咳嗽症状。同时,患儿常伴有过敏性鼻炎的典型表现,如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等。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无法准确表达鼻痒等症状,仅表现为反复揉鼻、鼻塞等。不同年龄段小儿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婴幼儿可能因鼻塞而张口呼吸,进而加重咳嗽;学龄期儿童可能更易表述咳嗽与接触特定环境因素(如花粉、尘螨等)相关。
三、诊断要点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儿的过敏史,包括家族过敏史、既往接触过敏原后出现的类似症状等。了解咳嗽与接触过敏原的时间关系,例如是否在接触花粉季节时咳嗽加重等。
2.体格检查:检查鼻腔黏膜情况,常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下鼻甲肿大等表现。肺部听诊一般无明显异常,但部分患儿可能因气道高反应性存在呼吸音增粗等情况。
3.辅助检查:
过敏原检测: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方法明确患儿的过敏原,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例如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常见过敏原滴于患儿皮肤表面,通过观察皮肤反应来判断是否过敏。
鼻分泌物涂片检查: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助于辅助诊断过敏性鼻炎。
肺功能检查:对于年龄较大能够配合的患儿,可进行肺功能检查,了解气道通气功能和气道高反应性情况,如支气管激发试验等可辅助判断气道高反应性。
四、非药物干预措施
1.避免接触过敏原
室内环境:对于尘螨过敏的患儿,应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扫灰尘,使用防螨寝具,如防螨床垫、枕套等,室内湿度保持在50%以下。
室外环境: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患儿外出时间,尤其是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如清晨和傍晚。外出时可佩戴口罩,减少花粉吸入。
2.鼻腔护理
生理盐水洗鼻: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的过敏原、分泌物等,减轻鼻黏膜炎症。对于小儿,可使用专门的儿童洗鼻器,冲洗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鼻腔黏膜。一般每天可进行1-2次鼻腔冲洗。
湿化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使用加湿器,但要注意定期清洁加湿器,防止滋生细菌。适宜的空气湿度有助于缓解鼻黏膜干燥,减轻咳嗽症状。
五、药物治疗原则(仅提及药物名称)
1.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等,可缓解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对减轻过敏性鼻炎相关的咳嗽也有一定作用。但需注意不同年龄段小儿的用药选择可能有所不同,要选择适合小儿的剂型和剂量形式。
2.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例如孟鲁司特钠,可减轻气道炎症,改善气道高反应性,对于过敏性鼻炎引起的咳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六、特殊人群(小儿)护理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婴幼儿皮肤娇嫩,在进行鼻腔冲洗等操作时要特别小心,避免损伤鼻腔。选择药物时要考虑小儿的肝肾功能发育情况,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
2.生活方式:保证小儿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让小儿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咳嗽症状。
3.病史因素:对于有过敏史的小儿,要详细记录其过敏原情况,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避免接触相关过敏原。如果小儿既往因过敏性鼻炎引起咳嗽曾使用过某些药物,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再次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总之,小儿过敏性鼻炎引起咳嗽需要综合考虑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干预措施等多方面因素,采取个体化的综合管理措施,以减轻患儿症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