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粉碎性骨折后遗症包括疼痛(骨折愈合不良等致痛,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基础病史影响)、关节活动受限(固定致关节组织粘连挛缩或畸形愈合限制活动,受年龄、性别、康复锻炼、自身免疫病史影响)、创伤性关节炎(关节面破坏软骨损伤致,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痛风病史影响)、足部畸形(骨折端移位或愈合异常致,受儿童生长发育、女性心理、生活姿势、先天性疾病病史影响)、肌肉萎缩(活动减少致废用性萎缩,受老年人、女性营养、康复锻炼、全身疾病病史影响)。
一、疼痛
原因:骨折部位愈合不良、关节面不平整等情况可导致疼痛。骨折断端在愈合过程中可能形成异常骨痂,或者跟骨周围的软组织在骨折后出现粘连、瘢痕形成等,当活动时这些异常结构会刺激周围神经引起疼痛。例如,跟骨骨折后关节面恢复不佳,在行走等活动时,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增加,会持续产生疼痛。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骨折愈合能力较弱,相对年轻人更容易出现疼痛后遗症;性别差异一般不明显,但女性可能在产后等特殊时期,身体恢复情况不同可能影响疼痛程度;生活方式上,长期站立、行走、过度负重等会加重疼痛;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由于血液循环和神经修复能力较差,疼痛可能更难缓解且持续时间更长。
二、关节活动受限
原因:骨折后长时间固定,导致跟距关节、距下关节等周围关节的关节囊、韧带等组织粘连、挛缩。另外,骨折部位的畸形愈合也会限制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比如,跟骨粉碎性骨折后如果发生内翻或外翻畸形愈合,会使踝关节和距下关节的活动受到明显限制,患者在行走时可能出现步态异常,无法正常完成跖屈、背伸等动作。
影响因素:年龄较小的患者,自身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固定时间过长也可能出现关节活动受限;女性在骨折康复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康复锻炼,可能比男性更易出现关节活动受限;生活方式中,康复锻炼开始的时间和强度不合适会影响关节活动恢复;有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本身关节就存在一定的病变基础,骨折后关节活动受限的情况可能更严重。
三、创伤性关节炎
原因:跟骨粉碎性骨折导致关节面破坏,关节软骨损伤,即使骨折愈合后,关节面不平整,长期的磨损会引发创伤性关节炎。关节软骨无法像正常软骨那样均匀分布应力,局部应力集中,逐渐出现软骨退变、骨质增生等改变。例如,跟骨骨折后关节面有明显的凹陷或突起,在负重和活动时,这些不平整部位会不断摩擦,刺激滑膜,引起炎症反应,进而发展为创伤性关节炎。
影响因素:年龄较大的患者,关节软骨本身的修复和耐受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男性如果在骨折后从事重体力劳动等过度使用关节的活动,会加速创伤性关节炎的发展;生活方式中,长期高负荷的关节使用会增加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风险;有痛风病史的患者,体内尿酸代谢异常,也可能促进创伤性关节炎的进展。
四、足部畸形
原因:跟骨粉碎性骨折后,由于骨折端的移位没有得到良好的复位,或者骨折愈合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跟骨的外形发生改变,出现足部畸形。常见的有跟骨内翻、外翻畸形,或者跟骨短缩畸形等。例如,骨折时跟骨的外侧柱或内侧柱骨折移位,在愈合后就会导致足部整体的畸形。
影响因素:儿童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足部畸形可能会随着生长进一步加重,影响足部的正常功能和身体的力学平衡;女性如果足部畸形影响到穿鞋等日常生活,可能会产生心理压力,进而影响康复心态;生活方式中,不正确的站立和行走姿势会加剧足部畸形的发展;有马凡综合征等先天性疾病病史的患者,本身骨骼发育就存在异常,跟骨粉碎性骨折后足部畸形的情况可能更复杂。
五、肌肉萎缩
原因:跟骨粉碎性骨折后,由于疼痛导致患者活动减少,足部及小腿的肌肉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运动刺激,会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肌肉的体积和力量逐渐下降,比如小腿的腓肠肌等肌肉会发生萎缩。
影响因素:老年人肌肉本身的储备量较少,肌肉萎缩的恢复相对困难;女性在康复期间如果营养摄入不足,可能会影响肌肉萎缩的恢复;生活方式中,缺乏科学合理的康复锻炼计划会导致肌肉萎缩加重;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影响全身营养和肌肉功能的病史患者,肌肉萎缩可能更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