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炎的多种表现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影响,疼痛初期多为间断隐痛,活动加重休息缓解,随病情进展变持续甚至夜间痛;关节肿胀因滑膜增生、积液等致,程度不一;关节僵硬老年人更常见,长期不活动者也明显;关节活动受限于疼痛、肿胀等致活动范围减小;晚期可出现膝内翻等畸形影响生活质量。
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谢发生变化,可能增加膝关节炎发病风险,进而影响疼痛表现。
生活方式:长期重体力劳动、过度运动、肥胖等会增加膝关节负担,导致疼痛。例如肥胖人群膝关节承受压力更大,更易出现疼痛。
病史:有膝关节外伤史、既往膝关节炎症等病史者,发生膝关节炎时疼痛可能更明显或更易复发。疼痛是膝关节炎最常见的症状,初期多为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变为持续性,甚至在夜间也会疼痛,上下楼梯、下蹲、久坐站起时疼痛往往加剧。
关节肿胀
年龄因素:儿童关节肿胀可能因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中老年人则多与退行性变导致的滑膜增生、关节积液等有关。
性别因素:无明显特定性别倾向,但女性激素变化可能影响关节内环境,在相同病情下可能出现不同的肿胀表现。
生活方式:长期不合理的关节使用方式,如过度运动导致关节损伤,可能引起肿胀;肥胖者膝关节肿胀可能更明显,因为体重增加使关节承受压力大,易出现滑膜炎症和积液。
病史:有膝关节感染病史、既往关节肿胀史等,再次发生膝关节炎时更易出现关节肿胀。关节肿胀是由于关节内炎症导致滑膜增生、关节腔积液等引起,表现为关节周围组织肿胀,皮肤可能稍有泛红,肿胀程度可轻可重,严重时膝关节明显增粗。
关节僵硬
年龄因素:老年人关节僵硬更为常见,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退变、滑膜功能减退等,导致关节活动后僵硬感明显,且早晨起床或长时间休息后僵硬感较重,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活动后可缓解,但活动过多又会加重。儿童关节僵硬相对少见,若出现需考虑特殊的幼年关节病变。
性别因素:无显著性别差异,但女性更年期后激素变化可能影响关节的柔韧性,导致关节僵硬表现有所不同。
生活方式:长期不活动或活动过少的人,关节僵硬可能更明显;相反,适度运动的人关节僵硬程度相对较轻。
病史:有膝关节长期制动病史、既往关节活动受限史等,膝关节炎发生时关节僵硬可能更突出。
关节活动受限
年龄因素:儿童关节活动受限可能影响生长发育,需及时干预;中老年人因关节退变、疼痛等原因,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减小,如不能完全伸直或弯曲膝关节,上下楼梯、弯腰等动作受限明显。
性别因素:无特定性别差异,但女性在产后等特殊时期,若膝关节恢复不佳,可能出现关节活动受限。
生活方式:长期不良姿势、缺乏运动等会加重关节活动受限,例如长期久坐且坐姿不正,会使膝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导致关节活动受限。
病史:有膝关节骨折、韧带损伤等病史者,膝关节炎发生后关节活动受限可能更严重,因为既往损伤可能导致关节结构异常,影响正常活动。由于关节疼痛、肿胀、肌肉痉挛等原因,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减小,不能像正常关节那样自由活动,严重时可能出现膝关节屈曲或伸直障碍,影响行走、上下楼梯等日常活动。
年龄因素:儿童期发生膝关节炎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能影响骨骼发育,导致关节畸形,如膝内翻或膝外翻等;中老年人膝关节炎晚期可能出现关节畸形,如膝关节屈曲挛缩、内翻或外翻畸形等,且随年龄增长,畸形可能逐渐加重。
性别因素: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生长发育阶段或特殊生理时期,若膝关节炎未妥善处理,可能对关节畸形产生一定影响。
生活方式:不良的行走姿势、长期单侧肢体负重等生活方式可能加速关节畸形的发展,例如长期跛行会使膝关节受力不均,导致关节畸形加重。
病史:有严重膝关节外伤史、长期未控制的膝关节炎病史等,更易出现关节畸形,因为早期损伤或疾病未得到良好控制,会破坏关节正常结构,引发畸形。晚期膝关节炎患者可能出现膝关节明显畸形,如膝关节不再保持正常的alignment(排列),影响外观和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行走困难,需要借助辅助器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