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需判断类型并紧急处理,包括让患者舒适体位、吸氧等;针对病因治疗,如气道阻塞用舒张剂等,肺组织病变用对应抗生素等,肺血管疾病抗凝溶栓等,胸廓与胸膜病变手术或抽液等;进行呼吸支持治疗,如氧疗(鼻导管、面罩等)和机械通气(无创、有创);防治并发症,如酸碱平衡等、消化道出血、休克;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病情变化快,老年兼顾基础病,妊娠期谨慎处理。
一、呼吸衰竭的判断与紧急处理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首先要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发绀等表现,应立即让患者处于舒适体位,如半卧位,有条件者给予吸氧,氧流量根据病情而定,一般低氧血症但无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可给予较高流量吸氧(4-6L/min),而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给予低流量吸氧(1-2L/min),同时尽快送往医院进一步诊治。
二、病因治疗
1.气道阻塞性病变: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等缓解气道痉挛,清除气道分泌物,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保持气道通畅。对于异物阻塞气道导致的呼吸衰竭,需尽快取出异物。
2.肺组织病变:肺炎引起的呼吸衰竭,根据病原体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细菌性肺炎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引起的呼吸衰竭,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感染、处理创伤等,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减轻炎症反应。
3.肺血管疾病:肺栓塞导致的呼吸衰竭,需进行抗凝治疗(如使用肝素等)或溶栓治疗(如尿激酶等),必要时进行介入或手术治疗。
4.胸廓与胸膜病变:严重的胸廓畸形可考虑手术矫正,胸腔积液需进行胸腔穿刺抽液以改善呼吸功能。
三、呼吸支持治疗
1.氧疗
鼻导管吸氧:适用于轻中度呼吸衰竭患者,通过鼻导管给予氧气,要注意调节氧流量,保证吸氧效果。对于儿童患者,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合适的氧流量,避免氧流量过高造成不良影响。
面罩吸氧:包括简单面罩、文丘里面罩等。文丘里面罩可以精确控制氧浓度,适用于需严格控制氧浓度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机械通气:分为无创机械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无创机械通气适用于病情较轻、能够配合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导致呼吸衰竭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则用于病情较重、无创通气失败或不能配合无创通气的患者,如严重呼吸衰竭、意识障碍等患者。机械通气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置合适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参数。
四、并发症的防治
1.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呼吸衰竭时常伴有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如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等。要及时监测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根据结果进行相应的纠正,如呼吸性酸中毒主要通过改善通气来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可适当补充碱性药物等。
2.消化道出血: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需使用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等)预防和治疗,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呕血、黑便等情况。
3.休克:呼吸衰竭严重时可导致休克,要积极寻找休克的原因,进行抗休克治疗,如补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呼吸衰竭病情变化较快,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在氧疗时要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和氧流量,避免因氧流量不当影响儿童的呼吸功能。机械通气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调整呼吸机参数,同时要注意儿童的心理安抚,减少其恐惧情绪。
2.老年患者: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在治疗过程中要兼顾基础疾病的治疗,使用药物时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明显影响的药物。在氧疗和机械通气时要更加谨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出现心脑血管等并发症。
3.妊娠期患者:妊娠期呼吸衰竭的处理要非常谨慎,氧疗时要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吸氧方式,药物治疗要权衡对胎儿和孕妇的影响,机械通气时要考虑妊娠期的生理变化对通气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通气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