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脱位有明显畸形表现,如外观异常、肢体长度差异;有剧烈疼痛与明显压痛;局部肿胀迅速出现且皮肤颜色改变;关节功能障碍,活动受限且无法负重行走;严重脱位时可能有神经血管损伤相关表现,如神经损伤致相应支配区域功能异常、血管损伤致皮肤温度、肤色、搏动及肿胀等异常。
1.明显的畸形表现
外观异常:膝关节正常的解剖形态会发生改变,患侧膝关节可能出现明显的变形,与健侧对比,能发现关节位置异常,比如可能出现膝关节过度伸展、屈曲或内外翻等不正常的角度和形态,这是由于构成膝关节的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等骨结构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所致。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这种畸形表现的外在表现形式基本相似,但儿童由于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在评估畸形程度时需更加谨慎,因为儿童的骨骼弹性和可塑性相对成人有所不同。
肢体长度差异:脱位发生后,患侧肢体长度可能与健侧不一致,可通过测量双侧肢体从同一骨性标志(如髂前上棘)到内踝的距离来发现差异,这是因为关节脱位导致骨骼的相对位置改变,进而引起肢体长度的变化。
2.疼痛与压痛
剧烈疼痛:受伤时患者往往会立即感到膝关节部位剧烈的疼痛,疼痛程度较为严重,这是由于关节周围的神经受到刺激、组织损伤以及关节结构的异常对周围组织的牵拉等多种因素引起。疼痛会随着活动或触碰而加剧,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年人、老年人,都会因膝关节脱位而遭受明显的疼痛困扰,且疼痛持续时间较长,除非脱位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否则疼痛难以缓解。
压痛明显:在膝关节周围的相应部位会有明显的压痛,比如在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的关节周围区域,用手按压时患者会感觉疼痛难忍,压痛部位与脱位导致的组织损伤部位相关,不同患者由于脱位的具体情况不同,压痛的具体位置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但总体集中在膝关节周围的关键结构区域。
3.肿胀表现
局部肿胀迅速出现:受伤后膝关节周围很快会出现肿胀,这是因为关节脱位导致周围的血管破裂出血,以及软组织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引起的渗出增加。肿胀程度可能因损伤的严重程度而异,轻度脱位可能肿胀相对较轻,而严重脱位时肿胀会非常明显,甚至可能导致膝关节周围的皮肤发亮、紧张。不同年龄人群的肿胀表现可能在程度上有差异,儿童的组织修复和反应速度相对较快,但肿胀的基本机制是相同的,都是由于出血和渗出导致。
皮肤颜色改变:由于肿胀和出血,受伤膝关节周围的皮肤可能会出现颜色改变,如呈现青紫色等,这是因为局部淤血导致皮肤下的血管颜色透过皮肤显现出来,随着时间推移,淤血的吸收过程中皮肤颜色也会逐渐发生变化。
4.关节功能障碍
活动受限:膝关节脱位后,患者几乎无法正常活动膝关节,不能进行屈伸等基本的关节运动,这是因为关节的正常结构被破坏,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受到严重损伤,导致膝关节失去了正常活动的功能。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会出现明显的活动受限,且这种活动受限是非常显著的,患者无法自主完成膝关节的正常屈伸动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行动能力。
无法负重行走:由于膝关节脱位后关节的稳定性丧失,患者根本无法依靠患侧膝关节来负重行走,即使尝试站立或行走,也会因为疼痛和关节的不稳定而无法完成,必须借助其他辅助方式来移动身体。
5.神经血管损伤相关表现(严重脱位时可能出现)
神经损伤表现:如果膝关节脱位同时合并神经损伤,不同的神经损伤会有相应的表现。例如,若腓总神经受损,会出现足下垂、踝关节背伸无力、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等表现;若坐骨神经等其他神经受损,也会有相应的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功能异常表现。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神经损伤后的表现可能在程度和恢复可能性上有所不同,儿童的神经修复潜力相对较大,但也需要及时进行正确的处理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血管损伤表现:严重的膝关节脱位可能导致周围血管损伤,若动脉受损,可能出现患侧下肢皮肤温度降低、肤色苍白、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表现;若静脉受损,可能出现下肢肿胀进一步加重等表现。血管损伤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需要紧急处理以恢复血管的通畅,否则可能导致下肢缺血坏死等严重后果,不同年龄患者在面对血管损伤时,处理的紧迫性和后续的预后情况都需要专业的医疗评估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