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骨折是骨折三周以上未有效处理的情况,成因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关,临床表现有局部疼痛肿胀、畸形等,诊断靠影像学检查,治疗依情况制定方案,儿童和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诊断与治疗及特殊护理。
一、陈旧性骨折的定义
陈旧性骨折是指骨折发生后,经过较长时间才得到诊断和治疗的骨折情况,一般通常认为骨折三周以上未得到有效处理的骨折可称为陈旧性骨折。骨折的愈合过程通常包括血肿炎症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板形成塑形期,陈旧性骨折往往错过了最佳的早期治疗时机,骨折部位的愈合可能出现异常情况,如愈合缓慢、畸形愈合、不愈合等。
二、陈旧性骨折的成因
年龄因素:儿童的骨折愈合能力较强,但如果儿童骨折后未及时发现和处理,也可能发展为陈旧性骨折;老年人骨折后,由于身体机能下降,骨折愈合速度减慢,相对更容易出现陈旧性骨折的情况,且老年人可能本身存在骨质疏松等问题,影响骨折的正常愈合过程。
生活方式因素:一些人在发生骨折后,由于对骨折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及时就医,或者在受伤后继续进行不当的活动,导致骨折未能得到正确的处理,从而发展为陈旧性骨折。例如,一些人受伤后仍坚持行走或运动,使得骨折部位进一步移位或愈合不良。
病史因素:有过既往骨折史的患者,再次发生骨折后,由于对骨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可能不同,或者由于之前骨折的愈合情况对本次骨折的处理产生影响,也更容易出现陈旧性骨折的情况。比如之前骨折后愈合不佳,本次骨折后可能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制动和治疗。
三、陈旧性骨折的临床表现
局部表现:受伤部位可能仍存在疼痛、肿胀,与新鲜骨折相比,肿胀程度可能相对较轻,但疼痛可能会持续存在或在活动时加重。骨折部位可能出现畸形,如肢体的短缩、成角或旋转畸形等,这是由于骨折端在愈合过程中发生了异常的对位对线。还可能摸到骨折部位的异常活动,虽然不像新鲜骨折那样明显,但与正常部位相比有差异。
全身表现:一般来说,单纯的陈旧性骨折全身表现不明显,但如果骨折部位存在长期的慢性炎症反应,可能会引起低热等全身症状,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四、陈旧性骨折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陈旧性骨折的常用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线、骨折端的对位对线情况以及骨折愈合的程度等。通过X线片可以观察到骨折部位是否有骨痂形成,骨痂的量和分布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畸形愈合等。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部位的陈旧性骨折诊断更有优势,能够更精确地显示骨折的细节,比如骨盆、脊柱等部位的骨折,CT可以清楚地显示骨折碎片的位置和骨折线的走行。磁共振成像(MRI)在陈旧性骨折的诊断中可以帮助评估骨折周围软组织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骨髓水肿、软组织损伤等情况,对于判断骨折的愈合状态和指导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五、陈旧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方案:如果陈旧性骨折没有明显的移位,骨折愈合相对稳定,且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如继续制动、进行康复锻炼等,促进骨折进一步愈合。如果陈旧性骨折存在明显的畸形愈合,影响肢体的功能和外观,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手术矫正畸形,恢复骨折的正常对位对线,为骨折的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果陈旧性骨折出现不愈合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如植骨手术等,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六、特殊人群陈旧性骨折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陈旧性骨折需要特别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由于儿童骨骼处于生长阶段,畸形愈合可能会影响肢体的生长和发育,导致肢体不等长等问题。在治疗时,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治疗方案,尽量采用对儿童生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如保守治疗中的适当制动和康复锻炼等,但如果需要手术,要考虑手术对儿童骨骼生长板等的影响,手术操作要更加精细,以最大程度保障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老年人:老年人陈旧性骨折治疗时要考虑其全身状况,如是否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差,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在治疗前需要对老年人的全身状况进行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如果采取保守治疗,要注意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要指导老年人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但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活动加重骨折部位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