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骨损伤是关节软骨受外力撞击、长期磨损、退变等影响发生损伤,常见原因有外伤(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影响)和退变(与年龄、既往病史相关),临床表现为疼痛(不同人群表现及与活动关系不同)、肿胀、关节活动受限,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X线、MRI),治疗分非手术(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根据损伤情况选修复手术,需考虑不同人群特点)。
一、软骨损伤的定义
软骨损伤是指关节软骨发生损伤的情况。关节软骨是覆盖在关节表面的一层光滑、坚韧的结缔组织,它能减少关节活动时的摩擦,缓冲压力等。例如膝关节、髋关节等关节都有关节软骨,当受到外力撞击、长期磨损、退变等因素影响时,软骨就可能出现损伤。
二、软骨损伤的常见原因
1.外伤因素
年龄与性别影响:青少年由于运动量大且骨骼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运动过程中如篮球、足球等剧烈运动时,更容易因扭伤等外伤导致软骨损伤。而中老年女性,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骨质疏松相对更明显,在日常活动中如上下楼梯时,关节承受压力变化,也容易引发软骨损伤。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关节长期受到较大压力,软骨磨损概率增加;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且运动姿势不当的人,如跑步时姿势不正确、跳跃落地姿势异常等,容易造成软骨的急性损伤。
2.退变因素
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软骨会逐渐发生退变。老年人的软骨细胞活性降低,软骨的营养供应相对不足,软骨的弹性和韧性下降,更容易出现磨损、破裂等损伤。一般40岁以上人群软骨退变逐渐明显,50岁左右可能就会有较为明显的软骨损伤相关表现。
病史影响:有既往关节疾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关节炎等疾病,会加速软骨的损伤进程。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会持续侵蚀关节软骨,导致软骨进行性损伤。
三、软骨损伤的临床表现
1.疼痛
不同人群表现差异:儿童软骨损伤时,可能表述不太准确,但会表现出关节部位的不适,如不愿行走、玩耍时出现肢体活动受限等。成人软骨损伤后,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疼痛程度可轻可重,在关节活动时,如屈伸、扭转等动作时疼痛可能会加重。例如膝关节软骨损伤时,上下楼梯、蹲起时疼痛明显。
与活动关系:在活动开始时疼痛可能不明显,随着活动量增加,疼痛逐渐加重;休息后疼痛可有所缓解,但再次活动时又可能复发。
2.肿胀
局部表现:损伤的关节可能会出现肿胀,这是因为软骨损伤后,关节内可能会有炎症反应,导致滑膜分泌增多,关节腔积液,从而出现关节肿胀,皮肤可能会有轻度的红肿表现。
3.关节活动受限
活动范围变化:软骨损伤会影响关节的正常活动,患者可能会发现关节屈伸、旋转等活动的范围变小,比如膝关节软骨损伤后,可能无法完全伸直或弯曲到正常角度。
四、软骨损伤的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医生手法检查:医生会对关节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如检查膝关节时,会进行浮髌试验等,通过特定的手法来初步判断关节内是否有积液、软骨是否有损伤等情况。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以初步观察关节的骨质情况,是否有骨折等情况,但对于软骨损伤的显示不太敏感,不过能排除一些其他骨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软骨损伤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清晰地显示关节软骨的损伤程度,如软骨损伤的部位、范围、是否有剥脱等情况,对软骨损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五、软骨损伤的治疗原则(非手术与手术等方面)
1.非手术治疗
休息与制动:让损伤的关节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进一步活动加重损伤。例如膝关节软骨损伤时,可使用支具等进行制动,限制关节的活动。
物理治疗:可以采用热敷、超短波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等症状。对于儿童软骨损伤,物理治疗相对更安全,通过合适的物理因子作用,有助于软骨损伤的修复。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来减轻疼痛和炎症,但对于儿童要谨慎使用,避免影响其生长发育等。
2.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选择:如果软骨损伤较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例如软骨修复手术,根据软骨损伤的具体情况,可选择软骨移植、微骨折手术等。对于老年患者,手术需要充分评估其身体状况,因为手术也存在一定风险;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更要谨慎,尽量选择对儿童生长影响较小的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