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骨折会引发多种表现,包括局部疼痛(有局部疼痛及放射痛)、肿胀、活动受限(下肢和腰部活动均受限)、神经损伤相关表现(马尾神经损伤可致会阴部感觉等异常、大小便失禁,坐骨神经损伤可致下肢麻木无力等)、其他表现(皮下淤血及严重骨折可致生命体征变化如失血性休克等),不同年龄、性别及有基础病史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
放射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疼痛向会阴部、臀部等区域放射的情况,这是由于骨折端的移位等因素刺激了周围的神经,导致神经支配区域出现放射性疼痛。例如,疼痛可能会放射到大腿后侧等部位,影响患者的活动和日常体位的变换。
肿胀
骨折部位周围会出现肿胀现象,这是因为骨折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组织间隙,以及炎症反应引起的组织水肿。肿胀程度与骨折的严重程度相关,严重骨折时肿胀可能较为明显,可观察到受伤部位皮肤紧绷,局部皮肤温度可能会略有升高,这是由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及炎症介质释放等因素导致。
活动受限
下肢活动受限:骶骨骨折后,患者的下肢活动会受到影响。由于骨折部位的疼痛以及骨折端的不稳定等原因,患者可能无法正常行走、站立,甚至在翻身等动作时都会受到限制。例如,行走时可能会因为疼痛而不敢用力,出现跛行等情况;在床上翻身时,由于腰部和臀部的活动受到限制,需要他人协助或采取特定的翻身姿势。
腰部活动受限:骶骨与腰部相连,骨折后会影响腰部的正常活动。患者腰部的屈伸、侧弯等活动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因为骨折部位的异常会限制腰部肌肉的正常运动和骨骼的正常位置关系。
神经损伤相关表现
马尾神经损伤:如果骶骨骨折严重,骨折碎片可能压迫马尾神经,导致马尾神经损伤。患者可能出现会阴部感觉减退或消失,肛门周围感觉异常,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例如,患者可能无法自主控制排便和排尿,会出现尿潴留或大便失禁的情况,这是因为马尾神经受损后,其支配的会阴部及盆腔脏器的功能受到影响。不同年龄的患者,马尾神经损伤后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可能在症状表现和恢复情况上与成人有所差异;老年人可能本身存在一些基础疾病,会影响神经损伤后的恢复进程。对于女性患者,马尾神经损伤可能会对其生殖系统相关的神经功能产生影响,而男性患者可能会影响到性功能等方面。有既往腰椎疾病病史的患者,骶骨骨折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且恢复可能更为复杂。
坐骨神经损伤:部分骶骨骨折可能累及坐骨神经走行区域,导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可能出现下肢麻木、无力,足背或足底感觉减退,足下垂等症状。例如,患者可能感觉下肢某个部位有麻木感,行走时下肢无力,不能正常抬起足部等。不同年龄的患者,坐骨神经损伤后的恢复能力不同,儿童的神经再生能力相对较强,恢复可能性相对较大;老年人神经再生能力较弱,恢复可能较为困难。女性患者在坐骨神经损伤后,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受限更为明显,因为女性可能更多依赖下肢的正常功能进行日常活动。有糖尿病等周围神经病变病史的患者,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时,恢复难度可能会增加,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神经的营养和修复。
其他表现
皮下淤血:在骨折部位周围的皮肤可能会出现皮下淤血,表现为皮肤呈现青紫色斑块。这是由于骨折导致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渗透到皮下组织所致。淤血的范围大小与骨折的严重程度有关,严重骨折时皮下淤血范围可能较广。不同年龄的患者,皮下淤血的吸收速度可能不同,儿童的皮下淤血吸收相对较快,老年人则可能较慢。女性患者可能会因为皮下淤血影响外观而更为在意,需要给予更多的心理关怀。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的患者,皮下淤血可能会更为严重,且不易吸收,需要特别关注凝血功能的情况。
生命体征变化:严重的骶骨骨折可能合并有其他部位的损伤,从而导致生命体征的变化。例如,合并骨盆骨折等情况时,可能会出现失血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面色苍白等。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及时进行评估和处理。不同年龄的患者对失血性休克的耐受能力不同,儿童和老年人相对较弱,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女性患者在合并失血性休克时,需要特别注意其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护理,因为女性在生理和心理上可能相对更为脆弱。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合并生命体征变化时,病情可能更为复杂,需要多学科协作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