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患者需注意多方面事项,一般生活中急性期要绝对卧床休息,康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饮食要均衡营养、控制盐分摄入,保持情绪稳定;病情监测要观察症状和定期复查;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患者各有其特殊注意要点,如儿童要严格遵医嘱、密切观察,老年要谨慎活动、兼顾基础病饮食等,妊娠期要关注胎儿情况及治疗权衡。
一、一般生活注意事项
(一)休息与活动
1.急性期:肺栓塞急性期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防止栓子脱落再次栓塞。这是因为用力可能会使静脉回流增加,右心负荷加重,从而诱发更严重的病情变化。例如,有研究表明,肺栓塞急性期患者活动量的增加可能与再栓塞事件的发生相关。
2.康复期: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量的床边活动、室内行走等。活动应循序渐进,以不感到疲劳为宜。活动量的增加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促进机体恢复,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的体位变化,防止引起血压波动等不良影响。
(二)饮食注意事项
1.均衡营养: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例如,维生素C可以促进机体的抗氧化和修复功能,蔬菜和水果中的膳食纤维还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用力排便而诱发病情变化。
2.控制盐分摄入:减少钠盐的摄入,每日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高盐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心脏负担,对于肺栓塞患者尤其是合并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不利。
(三)情绪管理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为情绪波动可能会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导致血管收缩或舒张功能异常,进而影响血液循环。可以通过听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态平和。
二、病情监测注意事项
(一)症状观察
1.呼吸情况:密切观察呼吸频率、深度及是否有呼吸困难加重、胸痛等症状。如果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或出现新的胸痛等表现,可能提示病情有变化,需及时就医。例如,肺栓塞患者可能会出现突发的呼吸困难,若呼吸困难程度较前明显加重,应警惕病情恶化。
2.生命体征:监测体温、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体温升高可能提示有感染等并发症,心率加快、血压异常等也可能与病情变化相关。如心率持续增快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提示心脏负担加重或存在其他合并情况。
(二)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如肺动脉CT造影等)、血液检查(如D-二聚体、凝血功能等)。通过复查可以了解病情的恢复情况,以及是否有复发等情况。例如,定期检测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评估血栓的形成和溶解情况,若D-二聚体水平异常升高,可能提示有新的血栓形成风险。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肺栓塞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需格外重视。儿童患者在休息与活动方面要严格遵循医生指导,卧床休息时要注意体位舒适,避免压迫重要部位。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因为儿童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病情监测方面要更密切观察其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更需要医护人员和家长仔细观察异常表现。同时,要避免儿童接触可能导致静脉损伤等诱发肺栓塞的因素,如避免长时间不适当的静脉穿刺等。
(二)老年患者
老年肺栓塞患者多合并有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在休息与活动上要更加谨慎,活动时需有人陪伴,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饮食上要兼顾基础疾病的饮食要求,例如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要控制糖分摄入,合并高血压的要严格限制钠盐摄入。病情监测要更频繁,因为老年患者机体代偿能力下降,病情变化可能更为隐匿。要注意观察其意识状态等变化,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对病情变化的反应不敏感。
(三)妊娠期患者
妊娠期肺栓塞患者需要特别关注。在休息与活动上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可适当进行轻柔的活动,如散步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腹部受压。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充足且考虑胎儿的需求,同时要注意避免食用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食物。病情监测除了常规的生命体征等观察外,还要密切关注胎儿的情况,因为肺栓塞可能会影响胎盘的血供等。治疗上要权衡对胎儿和母亲的影响,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