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外翻手术需先进行术前评估,包括一般情况评估(了解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基础疾病、既往足部病史等并体格检查测相关角度)和影像学评估(拍足部X线片);手术方式有软组织手术(适用于畸形较轻者)、截骨手术(包括Chevron截骨术、Akin截骨术、Lapidus截骨术等,分别适用于不同情况);以Chevron截骨术为例介绍了手术操作步骤;术后要进行伤口护理、康复训练(早期足趾屈伸,渐增活动量)和定期复查,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手术方式并做好围术期处理以保手术效果和康复。
一、术前评估
1.一般情况评估
需详细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对于年轻患者,若有长期穿高跟鞋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拇外翻,要重点评估其足部的功能需求,因为年轻患者可能更注重术后足部的美观和功能恢复以适应日常活动及工作需求;老年患者则要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如是否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可能影响手术的耐受性和术后恢复。通过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既往足部疾病史等情况。
进行体格检查,观察拇外翻的畸形程度,包括测量拇外翻角(第一跖骨-近节趾骨夹角)、跖间角(第一、二跖骨间的夹角)等指标,这些指标对于判断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例如,拇外翻角大于30°、跖间角大于10°时,往往需要考虑进行手术矫正。
2.影像学评估
拍摄足部X线片,全面了解足部骨骼的结构情况,包括跖骨、趾骨的形态、关节间隙等。通过X线片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拇外翻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其他骨骼异常情况,如籽骨移位等,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精确的依据。
二、手术方式选择
1.软组织手术
适用于畸形较轻的患者。手术主要是通过松解内侧挛缩的软组织,如内侧关节囊、拇收肌等。例如,对于单纯的内侧关节囊挛缩导致的拇外翻,通过切开内侧关节囊,进行松解和修复,以纠正拇趾的位置。这种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但对于畸形较严重的患者效果有限。
2.截骨手术
Chevron截骨术:适用于轻度至中度拇外翻患者。手术是在第一跖骨颈部进行Chevron形截骨,将跖骨头内移并纠正拇外翻角。通过精确的截骨和固定,恢复跖骨的正常解剖结构,从而改善拇外翻畸形。
Akin截骨术:主要用于纠正近节趾骨的畸形。适用于伴有近节趾骨内翻的拇外翻患者。通过对近节趾骨进行截骨,调整其位置,以达到纠正拇外翻的目的。
Lapidus截骨术:适用于伴有第一、二跖骨间角增大的拇外翻患者。手术将第一跖骨与内侧楔骨进行截骨融合,以纠正第一、二跖骨间的异常角度,从而改善拇外翻畸形并稳定跖跗关节。
三、手术操作步骤(以Chevron截骨术为例)
1.切口与暴露
在第一跖趾关节内侧做一纵向切口,长约2-3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内侧关节囊及跖骨头。
2.截骨
用骨刀或摆锯在第一跖骨颈部设计Chevron形截骨线,截骨深度要适中,避免损伤跖骨下方的血管神经。
3.跖骨头内移与固定
将截骨后的跖骨头向内侧移位,恢复正常的跖骨解剖关系,然后用克氏针或微型钢板进行固定,确保截骨端的稳定。
4.软组织修复
修复内侧关节囊,缝合内侧的软组织,关闭切口。
四、术后处理
1.伤口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情况,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防止伤口感染。对于老年患者或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要加强伤口护理,因为这类患者伤口愈合能力相对较差,感染风险较高。
2.康复训练
术后早期进行足趾的屈伸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一般术后1-2天即可开始进行足趾的主动屈伸练习。随着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术后2-3周可开始进行踝关节的屈伸活动,术后6-8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开始部分负重行走,最终恢复正常步态和足部功能。年轻患者由于恢复能力较强,可以适当加快康复训练的进度,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老年患者则要根据自身恢复情况缓慢进行康复训练,避免过度活动导致截骨端移位等并发症。
3.复查
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截骨端的愈合情况以及拇外翻畸形的纠正情况。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等时间节点进行复查,根据复查结果调整康复方案和确定是否可以完全负重等。
总之,拇外翻手术的具体操作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在手术前后进行全面的评估、精细的操作和科学的术后处理,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