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术后三个月,骨折愈合情况良好,骨折线模糊且有骨痂通过,膝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肌肉力量有一定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逐步提升,无明显并发症如关节粘连、创伤性关节炎等,不同年龄患者恢复情况因自身因素有差异但总体向好。
一、骨折愈合情况
(一)影像学表现
通过X线检查可见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这表明骨折正在顺利愈合。此时骨折断端的骨小梁开始逐渐形成,骨折的稳定性在不断增强。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代谢活跃,骨折愈合相对成人可能会更快出现骨痂;而对于老年患者,可能因骨质量下降等因素,骨痂形成相对缓慢,但只要看到有骨痂生长且骨折线模糊就是恢复良好的表现。
(二)骨折部位稳定性
患者在进行轻度的膝关节屈伸活动时,骨折部位无明显疼痛及异常活动。这意味着骨折断端之间已经有了一定的连接强度,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应力。年轻患者身体状况好,骨折部位稳定性恢复相对较好;老年患者则需要更谨慎地进行活动,避免过早过度活动导致骨折部位移位等情况。
二、膝关节活动度
(一)屈曲角度
膝关节屈曲角度应达到90°左右。患者可以比较轻松地进行日常的屈膝动作,如坐下时膝关节能自然弯曲使臀部接触到座椅。对于因工作等原因需要较多膝关节屈曲活动的人群,如从事厨师等职业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大的屈曲角度来满足工作需求;而对于一般日常活动来说,达到90°基本可以满足大部分生活自理需求。
(二)伸展角度
膝关节伸展基本恢复到正常,即能够伸直,膝关节处于0°伸直位。这对于患者正常行走、站立等基本活动至关重要。如果伸展角度不足,会影响患者的步态,导致走路瘸行等情况。儿童患者在恢复过程中由于骨骼的可塑性,可能在伸展角度恢复上相对容易;老年患者可能因肌肉萎缩等原因,恢复伸展角度需要结合康复锻炼来进行。
三、肌肉力量
(一)股四头肌力量
股四头肌能够达到3-4级肌力(采用医学上常用的肌力分级标准,5级为正常肌力,0级为完全瘫痪,1级为可见肌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活动,2级为关节能活动但不能对抗重力,3级为能对抗重力但不能对抗阻力,4级为能对抗一定阻力)。患者可以进行抬腿等简单动作,并且能对抗一定的阻力。对于年轻且之前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股四头肌力量恢复相对较好;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相关的肌肉退化等因素,恢复股四头肌力量需要长期坚持康复训练,比如可以从较轻的阻力训练开始逐步增加强度。
(二)腘绳肌力量
腘绳肌力量也有一定恢复,能够协助膝关节的屈伸活动。腘绳肌力量的恢复有助于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正常运动功能。在康复过程中,通过适当的腿部屈伸等康复训练来促进腘绳肌力量的恢复,不同年龄患者的恢复速度不同,儿童患者可能在生长发育的基础上恢复相对较快,老年患者则需要更耐心地进行针对性训练。
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一)行走能力
患者可以独立行走,行走距离可达100米以上,且步态基本正常,无明显的异常姿势。行走时膝关节能够较好地配合完成屈伸动作。对于儿童患者,可能在刚开始恢复行走时需要家长辅助,但随着恢复的进行会逐渐独立行走;老年患者行走时需要注意安全,可能需要借助拐杖等辅助器具来帮助维持平衡,在恢复过程中要逐步增加行走距离和强度。
(二)上下楼梯能力
能够比较平稳地上下楼梯,虽然可能在开始时需要借助扶手等辅助,但逐渐可以独立完成。上下楼梯对膝关节的屈伸、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都有较高要求。年轻患者恢复上下楼梯能力相对较快;老年患者由于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力量的下降,可能需要更多的康复训练来提高上下楼梯的能力,比如先从上下低台阶开始,逐步过渡到正常台阶。
五、并发症情况
(一)关节粘连
膝关节无明显粘连情况,关节活动不受明显限制。如果出现关节粘连,会导致膝关节活动度下降。儿童患者由于组织修复能力强,相对发生关节粘连的风险较低;老年患者因活动少等因素,相对容易出现关节粘连,所以老年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要重视关节活动度的锻炼来预防关节粘连。
(二)创伤性关节炎
无创伤性关节炎的表现,如膝关节无明显疼痛、肿胀等症状,行走时无明显的关节摩擦感等。创伤性关节炎会严重影响膝关节的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有既往膝关节疾病史等的患者,在髌骨骨折手术后三个月更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的迹象,及时发现并进行相应处理;年轻患者相对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可能相对较低,但也不能忽视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