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白斑医学上称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和外阴硬化性苔藓,特征是外阴皮肤黏膜色素减退变白,病因有遗传、自身免疫、内分泌失调、局部刺激等,临床表现分两类,诊断靠体格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与管理包括一般、药物、物理、手术治疗,特殊人群育龄女性、绝经后女性、儿童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概念
外阴白斑医学上称为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和外阴硬化性苔藓,是一种以外阴皮肤黏膜色素减退、变白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它是由于外阴局部皮肤、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所导致的病变。
二、病因
1.遗传因素: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若家族中有相关病史,后代患外阴白斑的风险可能增加。遗传因素通过影响基因表达等方式,使个体对外阴白斑的易感性提高。
2.自身免疫因素:人体免疫系统异常时,可能会错误地攻击外阴部位的组织细胞,导致外阴皮肤黏膜出现病变。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抗体可能与外阴白斑的发病有关,机体免疫系统的失衡打破了外阴局部组织的正常生理状态。
3.内分泌失调: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与外阴白斑相关。如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外阴皮肤黏膜营养状况改变,容易引发外阴白斑。雌激素对维持外阴皮肤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有重要作用,其水平波动或下降会影响局部组织代谢等过程。
4.局部刺激:长期慢性刺激,如阴道分泌物刺激(因阴道炎等疾病导致阴道分泌物增多,反复刺激外阴)、不注意外阴清洁、穿紧身不透气内裤等,均可能对外阴皮肤黏膜产生损伤,进而诱发外阴白斑。
三、临床表现
1.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患者多因剧烈瘙痒而搔抓,病变部位皮肤增厚似皮革样、隆起有皱襞或有鳞屑、湿疹样改变等,颜色多呈暗红或粉红色。病变可累及大阴唇、阴唇间沟、阴蒂包皮、阴唇后联合等处。
2.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变早期皮肤发红肿胀,出现粉红、象牙白色或有光泽的多角形小丘疹,丘疹融合成片后呈紫癜状;进一步发展皮肤变薄变白、干燥易皲裂,阴蒂萎缩且与其包皮粘连,小阴唇萎缩变薄,晚期阴道口挛缩狭窄。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肉眼观察外阴皮肤黏膜的色泽、形态、有无皲裂等表现,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外阴白斑相关病变。
2.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外阴白斑的金标准。医生会在外阴病变部位取小块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等变化,区分是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还是外阴硬化性苔藓等不同类型,同时可排除其他类似病变,如外阴白癜风(外阴白癜风白斑边界清楚,皮肤光滑润泽,无自觉症状,组织病理示黑素细胞消失)等。
五、治疗与管理
1.一般治疗: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用刺激性大的肥皂等清洗外阴,不用手搔抓外阴,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减少局部摩擦刺激。对于有阴道分泌物异常等情况的患者,需积极治疗阴道炎等相关疾病,以消除局部刺激因素。
2.药物治疗:根据外阴白斑的类型选择相应药物。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控制瘙痒等症状;外阴硬化性苔藓可外用丙酸睾酮等药物,不过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
3.物理治疗:如激光治疗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但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评估是否适合该治疗方式。
4.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无效,或有恶变倾向的患者,可能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有一定适应证和风险,需谨慎权衡。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外阴白斑可能会对外阴局部的生理状态产生影响,在备孕或怀孕期间需更加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因为孕期体内激素水平等进一步变化可能会影响外阴白斑的症状,同时要注意避免自行滥用药物,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治疗方案。
2.绝经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下,外阴白斑相关症状可能会加重。这部分人群要注重外阴局部的护理,保持清洁,可在医生评估后适当考虑激素相关的辅助治疗,但要警惕激素治疗可能带来的其他风险,如增加乳腺疾病、子宫内膜病变等风险,所以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评估和治疗。
3.儿童患者:儿童外阴白斑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格外谨慎处理。儿童皮肤黏膜更为娇嫩,治疗时要优先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治疗方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要关注家长的心理状态,给予家长关于儿童外阴护理等方面的详细指导,因为儿童外阴白斑的发生可能与局部卫生等多种因素相关,家长的正确护理对病情控制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