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滑囊炎是膝关节周围滑囊的炎症反应,常见类型有髌前、鹅足、腘窝滑囊炎,病因各异,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表现,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非手术治疗包括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配合康复锻炼,保守无效等可手术,需避免过度劳损、保持正确姿势、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来预防。
一、膝关节滑囊炎的定义
膝关节滑囊炎是指膝关节周围的滑囊发生炎症反应。滑囊是位于人体关节附近的结缔组织小囊,内有少量滑液,主要起到减少摩擦、缓冲压力的作用。
二、常见类型及病因
(一)髌前滑囊炎
1.病因:多因长期跪位工作或局部摩擦引起,例如士兵长时间跪地训练、建筑工人长时间跪地劳作等,这类人群由于髌前滑囊反复受到挤压和摩擦,容易引发炎症。
2.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从事上述相关职业的人群相对更易患病。
(二)鹅足滑囊炎
1.病因:通常与过度运动、膝关节过度内旋等有关,比如长跑爱好者、经常进行剧烈膝关节屈伸运动的人群,由于鹅足肌腱与周围组织反复摩擦,导致鹅足滑囊发炎。
2.年龄性别因素:中青年运动爱好者较为常见,同样无明显性别差异。
(三)腘窝滑囊炎(Baker囊肿)
1.病因:可由膝关节的一些病变引起,如关节炎、半月板损伤等,这些病变会导致滑囊分泌滑液增多或吸收障碍,进而引发炎症;也可能是先天性因素导致腘窝滑囊异常,从而诱发炎症。
2.年龄性别因素: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一般也无明显性别差异,但有基础膝关节病变的人群更易出现。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1.疼痛:病变部位会出现疼痛,疼痛程度因病情轻重而异,轻者可能仅为隐痛,重者可呈剧烈疼痛,活动时疼痛往往会加重。例如髌前滑囊炎患者在跪地或屈伸膝关节时疼痛明显。
2.肿胀:滑囊炎症会导致滑囊内液体增多,从而出现病变部位肿胀,可观察到局部隆起。像腘窝滑囊炎患者常可在腘窝处摸到肿块,伴有肿胀。
3.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肿胀,膝关节的活动会受到限制,患者可能出现屈伸困难等情况,影响日常行走、上下楼梯等活动。
(二)体征
病变部位可有压痛,髌前滑囊炎在髌前可触及压痛,鹅足滑囊炎在鹅足肌腱附着处有明显压痛,腘窝滑囊炎在腘窝处有压痛等。
四、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膝关节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观察病变部位的肿胀、压痛情况,检查膝关节的活动范围等,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滑囊炎及大致的病变部位。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滑囊的形态、大小以及内部积液情况等,有助于明确滑囊炎的诊断,并且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可重复性好等优点。
2.磁共振成像(MRI):能更精确地显示滑囊周围组织的情况,对于判断滑囊炎是否合并其他膝关节结构病变,如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等有重要价值。
五、治疗与康复
(一)非手术治疗
1.休息:减少膝关节的活动,让病变的滑囊得到充分休息,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例如髌前滑囊炎患者应避免长时间跪地等动作。
2.物理治疗:可采用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热敷一般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
3.药物治疗:对于疼痛较明显的患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但需注意特殊人群的用药禁忌,比如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二)康复锻炼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度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等,有助于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改善膝关节功能,但锻炼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加重炎症。例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患者可平卧在床上,伸直膝关节,将腿部肌肉紧绷,坚持5-10秒后放松,重复进行。
(三)手术治疗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滑囊反复感染或存在其他严重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滑囊切除术等,但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和适应证,需严格把握。
六、预防措施
(一)避免过度劳损
对于从事需要长时间跪位、剧烈膝关节活动等工作或运动的人群,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和运动时间,避免过度劳损。例如建筑工人可定时休息,运动爱好者要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
(二)保持正确姿势
保持正确的行走、站立及运动姿势,避免膝关节过度内旋等不良姿势,减少滑囊的异常摩擦。
(三)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对于患有膝关节关节炎、半月板损伤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进行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预防滑囊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