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支原体感染与传播途径、自身抵抗力、环境因素相关。传播途径有性传播(性活跃期人群易受影响,女性因生理结构感染风险相对更高)和母婴传播(孕产妇阴道感染可致新生儿感染);自身抵抗力方面,婴幼儿免疫系统未熟易感染,青春期及以后若营养不良、劳累等致抵抗力降易感染,患基础病或长期用免疫抑制剂也会降低抵抗力增加感染风险;环境因素中私处卫生不良及公共卫生设施卫生差会增加感染阴道支原体的可能性。
一、传播途径相关
(一)性传播
1.具体机制:支原体可存在于感染者的生殖道分泌物中,在性接触过程中,比如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含有支原体的分泌物会直接接触到对方的生殖道黏膜,从而导致支原体感染阴道。这是阴道支原体感染较为主要的传播方式,尤其在有多个性伴侣、不注意性生活卫生的人群中更容易发生。对于有性生活的人群,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可能因为性接触而成为阴道支原体感染的易感者,尤其是女性,其生殖道的生理结构使得更容易受到支原体的侵袭。
2.与年龄性别关系:性活跃期的人群,包括青春期及以后的人群,不管男性还是女性都可能面临性传播的风险,但女性相对而言由于生殖道的解剖生理特点,感染风险可能相对更高一些。例如,青春期女性开始有性生活后,如果不注意性卫生,就容易通过性接触感染阴道支原体。
(二)母婴传播
1.具体机制:母亲如果存在阴道支原体感染,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可能会直接接触到带有支原体的分泌物,从而引起新生儿的阴道或者其他部位的支原体感染。这种传播方式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对于新生儿来说,一旦通过产道感染,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比如可能导致新生儿的呼吸道等部位出现支原体相关的感染表现。
2.与年龄性别关系:主要涉及孕产妇和新生儿,女性作为孕产妇时,如果存在阴道支原体感染,就可能通过母婴传播将支原体传给新生儿,而新生儿不管男女都可能受到影响,但由于新生儿自身免疫力较低,感染后可能出现更明显的症状或者更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
二、自身抵抗力相关
(一)年龄因素影响
1.婴幼儿时期: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自身抵抗力较弱。例如,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处于逐步建立的阶段,对支原体等病原体的抵御能力较差,如果接触到支原体相关的传播途径,就更容易发生阴道支原体感染。而且婴幼儿的卫生护理如果不到位,比如尿布更换不及时等,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2.青春期及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逐渐完善,但在青春期性活跃期,若自身抵抗力因为营养不良、过度劳累等因素下降时,也容易受到阴道支原体感染。比如一些青春期女性为了保持身材过度节食,导致营养不良,从而使身体抵抗力降低,增加了感染阴道支原体的可能性;或者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的人群,自身免疫力下降,也容易成为阴道支原体感染的易感人群。
(二)疾病或药物影响抵抗力
1.患有基础疾病:如果女性本身患有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功能。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较高,有利于支原体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时高血糖环境也会削弱身体的抵抗力,使得阴道更容易受到支原体感染。另外,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其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对各种病原体包括支原体的抵御能力大幅下降,发生阴道支原体感染的几率会显著增加。
2.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一些患者因为病情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器官移植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来防止排异反应,这类药物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使身体对支原体等病原体的抵抗力降低,从而增加了阴道支原体感染的风险。比如肾移植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后,阴道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可能会高于正常人群。
三、环境因素相关
(一)卫生环境不佳
1.私处卫生不良:女性如果不注意外阴的清洁卫生,比如不经常更换内裤、不及时清洗外阴等,会导致外阴局部的微生物环境发生变化,有利于支原体等病原体的滋生。例如,长时间不清洗外阴,会使分泌物、汗液等积聚,为支原体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从而增加阴道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尤其在夏季,出汗较多,如果不注意私处清洁,感染风险会进一步升高。
2.公共卫生设施:使用公共浴池、游泳池等公共卫生设施时,如果这些设施的卫生状况不佳,也可能接触到支原体。比如公共浴池的水如果被支原体污染,而使用者在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接触了被污染的水,就有可能感染阴道支原体。尤其是免疫力相对较低的人群,在公共卫生设施中感染的风险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