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过敏性哮喘的诊断需通过详细病史询问(包括过敏史、哮喘史、家族过敏史)、体格检查(观察一般状况、呼吸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激发试验(食物激发试验)及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胸部CT)综合进行,诊断中要考虑患者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特殊人群检查需谨慎。
一、详细病史询问
1.过敏史相关
食物过敏既往史:详细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明确的因进食某种食物后出现过敏相关表现,如婴幼儿时期是否在进食牛奶、鸡蛋等常见易过敏食物后出现皮疹、呕吐、腹泻等过敏症状,儿童及成人时期是否在进食鱼虾、坚果等食物后有类似过敏反应。不同年龄人群食物过敏的常见食物种类有所差异,婴幼儿主要是牛奶、鸡蛋,儿童青少年可能涉及鱼虾、花生等,成人则可能对多种食物过敏。
哮喘病史:了解哮喘发作的时间、频率、诱发因素、发作时的症状(如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及治疗情况等。例如,哮喘发作是否有季节性规律,是否在接触特定过敏原后诱发等。
2.家族过敏史:询问家族中是否有哮喘、过敏性鼻炎、食物过敏等过敏性疾病的家族史。因为过敏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家族中有过敏史的人群发生食物过敏性哮喘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不同家族的遗传背景不同,过敏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也会影响个体发病风险。
二、体格检查
1.一般状况: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一般生命体征。食物过敏性哮喘发作时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表现。不同年龄患者的正常生命体征范围不同,儿童的呼吸频率相对较快,成人则有其相应的正常范围,需要结合年龄进行判断。
2.呼吸系统检查:听诊肺部呼吸音,了解是否有哮鸣音、干湿啰音等。食物过敏性哮喘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弥漫性哮鸣音,发作缓解期可能呼吸音正常或仅有少许干性啰音。不同年龄儿童的肺部听诊特点有差异,婴幼儿胸廓小,呼吸音相对较弱,而年长儿听诊表现更接近成人,但仍有其自身特点。
三、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提示有过敏反应存在。一般来说,正常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5%-5%,如果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超过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存在过敏相关的炎症反应。不同年龄儿童的嗜酸性粒细胞正常范围略有不同,新生儿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相对较高,随后逐渐降低至成人水平。
2.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检测患者血清中针对特定食物过敏原的特异性IgE水平。如果特异性IgE阳性,提示患者对相应食物过敏。常见的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不同食物过敏原的特异性IgE检测结果有不同的临床意义,例如对牛奶特异性IgE阳性提示可能对牛奶过敏相关哮喘有意义。
四、激发试验
1.食物激发试验:是诊断食物过敏性哮喘的重要手段之一。分为口服激发、舌下含服激发等。口服激发是让患者口服特定食物,观察是否出现哮喘发作等过敏相关症状。在进行食物激发试验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确保在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有抢救措施。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进行激发试验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儿童的机体耐受性相对较差。例如,对于怀疑牛奶过敏导致哮喘的儿童,可逐渐给予少量牛奶口服,观察有无哮喘发作、皮疹、呕吐等症状。如果出现哮喘发作等典型症状,结合病史等可辅助诊断食物过敏性哮喘。但激发试验有一定风险,需在医院内由专业人员操作,并做好急救准备。
五、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在食物过敏性哮喘发作时,胸部X线可能无特异性表现,或者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缓解期胸部X线可无异常。对于儿童患者,胸部X线检查需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尽量采用合适的投照条件以减少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2.胸部CT检查:一般不作为食物过敏性哮喘的常规检查,但在怀疑有其他合并症或者需要与其他肺部疾病鉴别时可考虑进行。例如,当患者哮喘症状不典型,或者需要排除肺部其他病变时,胸部CT可能有助于发现一些细微的肺部改变,但CT检查有辐射,也需谨慎应用,尤其对于儿童等敏感人群。
通过以上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激发试验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手段,来明确食物过敏性哮喘的诊断。在整个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对诊断的影响,例如儿童的食物过敏表现可能与成人不同,生活方式中接触食物的频率等也可能影响诊断结果。同时,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等,在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操作时要格外谨慎,遵循相应的医疗安全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