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倡议(GOLD)从基于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四级;从过去1年急性加重次数分为低风险(≤1次)和高风险(≥2次);综合评估分为A组(低风险、轻度气流受限)、B组(低风险、中-重度气流受限)、C组(高风险、轻度气流受限)、D组(高风险、中-重度气流受限),不同分级有相应的气流受限程度、相关情况及特点等。
一、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倡议(GOLD)分级标准
(一)基于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分级
1.1级(轻度)
气流受限程度:FEV/FVC<70%,且FEV≥80%预计值。
相关情况:此层级患者可能有轻微的慢性咳嗽、咳痰等症状,一般日常活动不受明显影响,但在剧烈活动时可能会出现气短。在年龄方面,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的风险可能增加,长期吸烟的人群相对更易处于此分级。对于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如长期有吸烟史且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需警惕发展为更严重的慢阻肺。
2.2级(中度)
气流受限程度:FEV/FVC<70%,50%≤FEV<80%预计值。
相关情况:患者气短症状会有所加重,日常活动如快走、爬楼梯等会受到影响。年龄因素上,中老年人群相对更常见,长期吸烟史是重要的危险因素,有慢阻肺家族史的人群也可能在此分级中处于较高风险。对于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史且未有效控制的患者,容易进展到该分级。
3.3级(重度)
气流受限程度:FEV/FVC<70%,30%≤FEV<50%预计值。
相关情况:气短症状明显加重,轻体力活动如穿衣、洗漱等都会出现气短,生活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年龄方面,老年患者居多,吸烟史通常较长,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的患者更易处于此分级。有长期慢阻肺病史且未规范治疗的患者,很可能发展到重度分级。
4.4级(极重度)
气流受限程度:FEV/FVC<70%,FEV<30%预计值或FEV<50%预计值伴慢性呼吸衰竭。
相关情况:患者日常生活严重受限,休息时也可能出现气短,生活质量极差。年龄多为高龄患者,吸烟史非常长,往往合并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如肺心病等。有长期重度慢阻肺未控制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进展到极重度分级。
二、急性加重风险分级
(一)基于过去1年急性加重次数分级
1.低风险
过去1年急性加重次数≤1次。
相关情况:此类患者急性加重的频率较低,在年龄上,相对年轻且病情控制较好的患者可能属于低风险,生活方式上如果能严格戒烟且规律进行肺康复等治疗,有助于维持低风险状态。对于有基础疾病但控制良好的患者,如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合并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风险较低。
2.高风险
过去1年急性加重次数≥2次。
相关情况:患者急性加重的频率较高,年龄较大的患者、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更易处于高风险,长期吸烟且不规律治疗的患者属于高风险人群。对于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慢阻肺患者,由于基础状况较差,急性加重风险也较高。
三、综合评估分级
(一)A组:低风险,轻度气流受限
特点:过去1年急性加重次数≤1次,FEV≥50%预计值。
相关情况:年龄较轻、病情控制较好的患者可能属于此组,生活方式上戒烟是关键,同时规律进行肺功能锻炼等有助于维持病情稳定。对于女性患者,如果能避免二手烟暴露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降低进入高风险组的概率。
(二)B组:低风险,中-重度气流受限
特点:过去1年急性加重次数≤1次,FEV<50%预计值。
相关情况:年龄较大但病情控制相对稳定的患者,需要密切关注日常活动中的气短情况,生活方式上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呼吸康复等。对于有骨质疏松等其他老年相关疾病的患者,在进行慢阻肺相关治疗时需考虑药物对其他疾病的影响。
(三)C组:高风险,轻度气流受限
特点:过去1年急性加重次数≥2次,FEV≥50%预计值。
相关情况:病情控制不佳且急性加重频率高的患者,需要加强治疗的依从性,年龄较大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更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管理。对于儿童期有呼吸道感染等病史且延续到成年的患者,若发展为慢阻肺且处于C组,需要特别关注其生长发育及呼吸功能的维持。
(四)D组:高风险,中-重度气流受限
特点:过去1年急性加重次数≥2次,FEV<50%预计值。
相关情况:病情严重且急性加重频繁的患者,生活质量极差,需要长期的住院治疗和家庭护理支持。年龄非常大且合并多种终末期疾病的患者,在进行慢阻肺管理时要以提高患者舒适度为主,避免过度医疗带来的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