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耻骨骨折治疗分保守和手术,保守适用于无明显移位或身体差者,需卧床及骨盆兜带悬吊牵引;手术用于移位明显或合并其他严重损伤,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早期有肌肉收缩和踝泵运动,中期有关节活动度和坐位训练,后期有负重和步态训练。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要保证复位准确及合适康复训练,老年防再次骨折和注意内固定情况及温和训练,女性要保护骨盆、关注心理。
一、右耻骨骨折的治疗方式
(一)保守治疗
1.适用情况:如果右耻骨骨折没有明显的移位,或者患者的身体状况不适合进行手术,通常会选择保守治疗。比如一些老年人,身体基础状况较差,存在较多基础疾病时,保守治疗可能是更稳妥的选择。
2.具体措施
卧床休息: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一般建议卧床6-8周左右,在床上进行大小便等活动,减少骨折部位的受力,促进骨折愈合。卧床期间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对于老年人,由于活动减少,肺部感染的风险增加,需要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定时为患者翻身,使用气垫床等预防压疮;可以进行下肢的主动或被动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
骨盆兜带悬吊牵引:通过骨盆兜带将骨盆悬吊起来,利用牵引的力量保持骨折端的稳定,减轻疼痛。牵引重量一般根据患者的体重等因素调整,通常为3-5kg左右。在牵引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防止兜带压迫皮肤引起损伤。
(二)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当右耻骨骨折有明显的移位,如骨折端移位超过2-3mm,或者合并有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膀胱、尿道损伤等情况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年轻患者右耻骨骨折移位明显,为了更好地恢复骨盆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后期并发症的发生,多会选择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口暴露骨折部位,将移位的骨折端复位,然后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端,以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促进骨折愈合。手术中要确保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牢固。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促进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
二、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骨折后1-2周)
肌肉收缩训练:在卧床期间,患者可以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即肌肉用力收缩但不产生关节活动,每天多次进行,每次持续数秒,反复进行。这样可以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对于儿童患者,要在家长的协助下进行适当的肌肉收缩训练,注意训练强度不宜过大。
踝泵运动:患者进行踝关节的屈伸运动,如同泵的抽水动作,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预防深静脉血栓。每天多次进行,每次活动踝关节10-20次。
2.中期康复(骨折后2-8周)
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训练:在骨折部位相对稳定后,可以逐渐进行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度训练。可以在床上进行屈髋、屈膝动作,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对于老年人,要缓慢进行训练,避免因活动幅度过大引起疼痛或再次损伤。
坐位训练:骨折2周左右后,如果病情允许,可以逐渐进行坐位训练,开始时坐位时间不宜过长,逐渐增加坐位时间,同时进行平衡训练,防止跌倒。
3.后期康复(骨折8周以后)
负重训练: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开始部分负重或完全负重训练。可以先使用拐杖等辅助器具,逐步增加患肢的负重重量。在训练过程中要密切观察骨折部位的情况,如有疼痛等不适要及时停止训练。
步态训练:当患者具备一定的负重能力后,进行步态训练,包括站立平衡、步行训练等,逐步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对于儿童患者,要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确保康复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的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右耻骨骨折后愈合能力相对较强,但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复位的准确性,因为儿童骨折复位不佳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康复训练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进行适当调整,家长要密切配合康复治疗师的指导,确保儿童能够正确进行康复训练。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右耻骨骨折后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预防再次骨折。在保守治疗时,卧床期间要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手术治疗后要注意骨折愈合情况,由于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内固定物可能出现松动等情况,要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康复训练要更加缓慢、温和,避免因训练不当导致骨折部位再次损伤或引发其他并发症。
3.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右耻骨骨折治疗和康复期间,要注意骨盆的保护,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防止骨折部位受力过大影响愈合。同时,女性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要关注自身的心理状态,因为骨折可能会对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容易出现焦虑等情绪,家人要给予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