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肺炎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面均有不同。一般肺炎由多种病原体引起,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有炎症浸润影,实验室检查依病原体有相应改变,治疗依病原体对症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症状轻重不一,影像学早期有特定表现,实验室检查有其特征,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及依病情严重程度处理,儿童表现及治疗有自身特点。
一、病因方面
一般肺炎:可由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等)、病毒(如流感病毒等)、支原体等多种病原体引起。不同年龄段人群易感病原体有所差异,儿童可能更易受肺炎链球菌等感染;老年人因机体免疫力下降,可能受多种条件致病菌感染。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过度劳累等会增加患一般肺炎的风险,有基础病史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肺部防御功能受损,更易发生一般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人群普遍易感,与年龄关系密切,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后病情往往更严重。其传播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生活方式中,密闭场所人员密集时感染风险更高,无基础病史但免疫力低下者也易感染。
二、临床表现方面
一般肺炎:症状多样,常见咳嗽、咳痰,可伴有发热,体温可高可低,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肺炎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如肺炎链球菌肺炎常为高热、咳脓血痰;支原体肺炎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年龄方面,儿童肺炎可能症状不典型,可表现为拒食、呼吸急促等;老年人肺炎发热可能不明显,而以意识模糊等非典型症状为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轻重不一,多数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有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儿童感染后的临床表现与成人有差异,部分儿童可仅表现为发热、咳嗽,也有一些儿童感染后症状相对较轻,如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三、影像学表现方面
一般肺炎: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肺部有炎症浸润影,不同病原体导致的炎症浸润影特点有所不同。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可能表现为肺部大片实变影;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可能呈现间质性改变等。年龄对影像学表现影响不大,但不同年龄段患者基础肺部情况不同,可能会影响对影像表现的解读,如儿童肺部组织较疏松,炎症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胸部CT早期可表现为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胸部影像学表现也有其特点,部分儿童可能呈现与成人相似的影像学改变,但也有一些儿童肺部病变相对较轻。
四、实验室检查方面
一般肺炎:血常规检查中,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常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可能减少。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会升高。不同病原体感染还可通过病原学检查明确,如痰培养、血培养等找到相应病原体。年龄因素会影响血常规结果的解读,儿童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老年人可能因免疫功能低下,白细胞反应不敏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血常规检查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LDH)、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要依据,采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鼻咽拭子、痰和其他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成人有一定相似性,但也有其自身特点,如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可能有不同表现。
五、治疗方面
一般肺炎:根据病原体不同采取相应治疗,细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病毒感染可使用抗病毒药物;支原体感染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治疗还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如退热、止咳化痰等。不同年龄患者用药有差异,儿童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等的药物,老年人用药需考虑肝肾功能等因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目前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同时针对病情严重程度采取不同治疗措施。如轻型患者实行集中隔离管理,重型、危重型患者需在定点医院接受治疗,包括呼吸支持、循环支持、免疫调节等治疗。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治疗要更加谨慎,需根据儿童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注重维持儿童的水电解质平衡、呼吸等重要器官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