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严重腰间盘突出压迫神经的患者可采用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绝对卧床休息(严格卧床3周后逐步下床活动,卧床时注意姿势、生活方式调整)、牵引治疗(根据个体定重量,观察生命体征,注意保暖和活动量)、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炎症疼痛,神经营养药营养神经,注意相关患者用药注意事项)、理疗(热敷改善循环、缓解痉挛,推拿按摩要专业,注意相关患者禁忌);手术治疗有适应证(非手术无效、马尾神经综合征、进行性神经功能缺损等,老年患者需谨慎评估),方式有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和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根据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早期积极治疗可降低严重并发症风险,治疗中要关注病情调整方案并注重生活方式调整和康复训练。
一、非手术治疗
1.绝对卧床休息:
对于患严重腰间盘突出压迫神经的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治疗。一般严格卧床3周,之后佩戴腰围逐步下床活动。卧床休息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缓解对神经的压迫刺激,尤其对于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的患者效果较好。在卧床期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卧床姿势,一般采取仰卧位,膝关节下垫软枕,使髋关节、膝关节微屈,这样可以放松腰部肌肉。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卧床休息时要注意预防压疮等并发症,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生活方式方面,卧床期间要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同时要注意避免腰部过度活动,比如避免弯腰、扭腰等动作。对于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建议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腰部血液循环,不利于病情恢复。
2.牵引治疗:
牵引治疗可以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椎间盘突出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的压迫。牵引重量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而定,一般从体重的6-10%开始,逐渐增加。持续牵引通常为每日1-2次,每次30-60分钟。牵引治疗适用于除了严重骨质疏松、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以外的大部分腰间盘突出压迫神经的患者。对于老年患者,牵引时要密切观察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因为牵引可能会引起血压波动等情况。在牵引过程中,患者要保持身体放松,配合牵引的节奏。
生活方式上,牵引治疗后要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凉,因为受凉可能会导致腰部肌肉痉挛,加重病情。牵引后不要立即进行剧烈活动,要逐渐恢复活动量。
3.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症状。有研究表明,非甾体抗炎药能有效降低腰部炎症水平,改善患者的疼痛和功能状态。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要谨慎,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如胃溃疡、胃出血等。老年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也要注意监测胃肠道反应和肾功能,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
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等,甲钴胺可以促进神经髓鞘的合成,营养神经,有助于受损神经的修复。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甲钴胺时要遵循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密切监测血糖等指标。
4.理疗:
热敷: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一般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腰部,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日可进行3-4次。对于皮肤感觉减退的患者,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合并腰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时,热敷要特别注意温度,避免烫伤。
推拿按摩:专业的推拿按摩可以缓解腰部肌肉紧张,减轻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但推拿按摩要由专业人员进行,避免暴力推拿。对于伴有腰椎不稳、椎体滑脱的患者,不适合推拿按摩。老年患者进行推拿按摩时要更加轻柔,因为老年人骨质较疏松,推拿不当可能会导致骨折等严重并发症。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经过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
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表现为大小便功能障碍等情况的患者;
腰间盘突出导致进行性加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如肌肉力量进行性下降等情况的患者。对于老年患者,手术适应证的把握要更加谨慎,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心肺功能等。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可能较差,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所以要充分权衡手术的收益和风险。
2.手术方式:
传统开放手术:如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经腹椎间盘切除等手术方式。这些手术方式可以直接解除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对于老年患者,传统开放手术术后恢复更慢,要加强术后护理,包括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微创手术:如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等。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微创手术也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突出髓核巨大、钙化等情况可能不适合微创手术。老年患者选择微创手术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来综合判断。
总之,患严重腰间盘突出压迫神经的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早期积极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瘫痪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康复训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