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单个或多个瓣膜结构功能或结构异常致瓣口狭窄及(或)关闭不全,有四个主要瓣膜及不同类型病变,临床表现随病变不同有差异,诊断靠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分内科对症支持和外科手术,儿童、老年人、女性等特殊人群有不同情况,需综合诊断治疗并个体化应对。
心脏瓣膜的结构与功能
心脏有四个主要瓣膜,分别是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分别控制左心房与左心室、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的血流;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位于心室和动脉之间,主动脉瓣控制左心室向主动脉的血流,肺动脉瓣控制右心室向肺动脉的血流。正常情况下,瓣膜在心脏收缩和舒张时能有序地开启和关闭,保证血液单向流动。
常见类型及病因
二尖瓣病变:
二尖瓣狭窄:多由风湿热引起,风湿热反复发作导致二尖瓣瓣叶交界处粘连、融合,瓣口狭窄。另外,先天性发育异常也可导致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关闭不全:可由瓣叶、瓣环、腱索和乳头肌任何一个结构异常或功能障碍引起。风湿性心脏病是常见病因,此外,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也可能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病变:
主动脉瓣狭窄: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较为少见,后天性主要由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钙化等引起,风湿性炎症导致主动脉瓣瓣叶交界处粘连、融合,使瓣口狭窄。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本身病变如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可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此外,主动脉根部扩张也可导致主动脉瓣相对关闭不全,如马方综合征等。
三尖瓣病变:
三尖瓣狭窄:罕见,多由风湿热引起,病理改变与二尖瓣狭窄相似,但病变程度较轻。
三尖瓣关闭不全:可由右心室扩张、瓣环扩大引起,如肺心病、二尖瓣病变等,也可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肺动脉瓣病变:
肺动脉瓣狭窄: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较多见,是由于肺动脉瓣发育异常导致瓣口狭窄。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继发于肺动脉高压者常见,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也可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临床表现
不同瓣膜病变的共同表现: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乏力、水肿(双下肢水肿等)、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心功能不全,表现为活动耐量明显下降,甚至不能平卧,伴有腹胀、肝大、腹水等右心衰竭表现。
各瓣膜病变的特殊表现:
二尖瓣狭窄:可出现咳嗽、咯血(可能为痰中带血或大量咯血),严重时可出现声音嘶哑(左心房增大压迫喉返神经)。查体可闻及心尖区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
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区可闻及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左腋下传导。
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区可闻及粗糙而响亮的收缩期喷射样杂音,向颈部传导,可伴有主动脉瓣区震颤,严重狭窄者可出现晕厥。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可闻及叹气样舒张期杂音,坐位前倾时更易听到,周围血管征阳性,如水冲脉、枪击音等。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通过听诊心脏杂音等初步判断瓣膜病变情况。
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脏瓣膜病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可明确瓣膜病变的部位、程度、心脏结构和功能等情况,能直观显示瓣膜的形态、活动度以及血流情况等。
X线检查:可了解心脏大小、肺部血管等情况,如二尖瓣狭窄时可出现左心房增大、肺动脉段突出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可出现左心室增大等。
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律失常等情况,协助判断病情。
治疗原则
内科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包括限制体力活动,预防感染(如风湿热复发的预防,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控制心力衰竭(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控制心律失常等。
外科治疗:对于有症状且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瓣膜修复术和瓣膜置换术等。例如,二尖瓣病变严重时可行二尖瓣置换术或修复术;主动脉瓣病变严重时可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等。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先天性心脏瓣膜病在儿童中并不少见,如先天性二尖瓣狭窄、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等。儿童患者的治疗需要考虑其生长发育情况,手术时机的选择要非常谨慎,需综合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例如,对于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和心功能的先天性瓣膜病,可能需要尽早手术,但要考虑儿童的耐受能力和术后恢复等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心脏瓣膜病多与退行性变、钙化等有关。老年人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在治疗心脏瓣膜病时需要兼顾这些基础疾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心功能、肝肾功能、全身状况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对于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可能更倾向于内科保守治疗,但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女性:女性在妊娠、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心脏瓣膜病患者的病情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妊娠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可能导致心功能恶化。所以女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在妊娠前需要进行评估,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适宜妊娠,并在妊娠期间密切监测心功能,做好孕期保健和医疗监护。
总之,心脏瓣膜病是一类较为复杂的心脏疾病,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进行综合的诊断和治疗,同时要关注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