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高烧主要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风险更高,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的高热及上呼吸道等症状,诊断需综合病史、体查与实验室检查,治疗遵循非药物干预、药物干预、病因治疗及对症支持原则,特殊人群需注意用药禁忌,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生活方式调整与增强免疫力,并发症有中耳炎、心肌炎等,多数患者1周内可痊愈。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高烧的病因与机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高烧主要由病毒(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或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引起,病毒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侵入上呼吸道黏膜后,引发局部炎症反应,释放前列腺素E2、白细胞介素-1等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进而引发高热。儿童因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老年人因免疫功能衰退,或存在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感染风险及高热发生率更高。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高烧的临床表现
1.发热特征:起病急骤,体温常在数小时内升至38.5℃~40℃,热型多为稽留热(持续高热)或弛张热(体温波动>2℃),伴畏寒、寒战,婴幼儿可能因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出现高热惊厥。
2.伴随症状: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部分患者伴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儿童可能出现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体征检查: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可能伴脓性分泌物),肺部听诊多无异常,严重感染者可能出现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等代偿性表现。
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高烧的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重点询问发热持续时间、热型、伴随症状、接触史(如近期是否接触感冒患者)、旅行史(如是否去过流感高发区),儿童需询问疫苗接种史。
2.体格检查:测量体温(建议使用电子体温计,避免水银体温计破碎风险),观察咽部、扁桃体情况,听诊心肺,检查淋巴结是否肿大。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病毒感染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细菌感染者CRP>10mg/L、PCT>0.05ng/mL),必要时行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或细菌培养。
4.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仅用于怀疑下呼吸道感染或并发症时,如肺炎)。
四、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高烧的治疗原则
1.非药物干预:优先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退热贴),避免酒精擦浴(可能引发皮肤刺激或酒精中毒),保持环境温度22℃~24℃,湿度50%~60%,鼓励多饮水(每日1500~2000mL),饮食清淡易消化。
2.药物干预:仅当体温>38.5℃或因高热导致明显不适(如头痛、肌肉酸痛)时使用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2月龄以上儿童及成人,布洛芬适用于6月龄以上儿童及成人,避免同时使用两种退热药,儿童禁用阿司匹林(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
3.病因治疗: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仅用于流感病毒感染且发病48小时内者,细菌感染者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儿童需避免使用四环素类(可能致牙齿着色)、喹诺酮类(可能影响骨骼发育)。
4.对症支持:咽痛者可含服润喉片,咳嗽剧烈者可使用镇咳药(如右美沙芬),鼻塞流涕者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或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3月龄以下婴儿发热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使用退热药;2月龄以下婴儿禁用对乙酰氨基酚,6月龄以下婴儿慎用布洛芬;儿童高热惊厥史者,体温>38℃时即需干预。
2.老年人:基础疾病多者(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热可能诱发原发病加重,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调整基础疾病用药。
3.孕妇:妊娠早期(前3个月)发热可能增加胎儿畸形风险,需优先物理降温,退热药仅限对乙酰氨基酚,避免使用布洛芬(可能增加胎儿动脉导管早闭风险)。
4.免疫抑制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术后者):发热可能提示严重感染,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掩盖病情。
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高烧的预防措施
1.疫苗接种: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尤其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肺炎球菌疫苗(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及65岁以上老年人)。
2.生活方式调整:勤洗手(用肥皂或含酒精洗手液),避免用手触摸口鼻,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挡,保持室内通风(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3.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保证蛋白质、维生素摄入),规律作息(每日睡眠7~8小时),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避免过度劳累。
七、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高烧的并发症与转归
1.常见并发症:中耳炎(儿童多见,表现为耳痛、耳流脓),鼻窦炎(持续鼻塞、脓涕),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表现为咳嗽加重、痰量增多、呼吸困难)。
2.严重并发症:热性惊厥(儿童多见,多数为单纯性,预后良好,但复杂性需进一步检查),心肌炎(表现为胸闷、心悸、心电图异常),脑炎(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3.转归:多数患者1周内痊愈,儿童、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者可能病程延长,若发热持续>3天或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需立即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