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炎是阴道黏膜及黏膜下结缔组织炎症,累及阴道,有多种类型及不同症状、病因,诊断通过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根据类型用抗厌氧菌或抗真菌等药物;外阴炎是外阴皮肤或黏膜炎症,累及外阴,有多种类型及不同症状、病因,诊断通过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根据类型保持清洁、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等,不同人群在其发生、诊断及治疗上有差异。
一、定义与累及部位
阴道炎:是阴道黏膜及黏膜下结缔组织的炎症,主要累及阴道部位。正常阴道菌群处于平衡状态,当各种原因导致阴道微生态失衡时,就会引发阴道炎,常见类型有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等。
外阴炎:是外阴皮肤或黏膜发生的炎症病变,主要累及外阴部位,包括大阴唇、小阴唇、阴蒂等外阴皮肤及黏膜组织,多由病原体感染、局部刺激等引起。
二、症状表现
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炎:多有鱼腥臭味的稀薄阴道分泌物增多,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灼热感,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
滴虫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稀薄脓性、泡沫状、有异味,外阴瘙痒明显,可伴有阴道口、外阴灼热、疼痛、性交痛等,若合并尿道感染,可有尿频、尿痛,有时可见血尿。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主要症状为外阴阴道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呈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瘙痒症状时轻时重,严重时坐立不安,以夜晚更加明显,部分患者有外阴灼热痛、性交痛以及排尿痛。
外阴炎:主要表现为外阴皮肤瘙痒、疼痛、烧灼感,于活动、性交、排尿及排便时加重,局部充血、肿胀、糜烂,常有抓痕,严重者形成溃疡或湿疹,慢性炎症可使皮肤增厚、粗糙、皲裂甚至苔藓样变。
三、病因差异
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炎:阴道内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及厌氧菌等增加所致的混合感染,常见诱因有频繁性交、多个性伴侣或阴道灌洗使阴道碱化等。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经性交直接传播,也可经公共浴池、浴盆、浴巾、坐式便器、衣物等间接传播,月经前后阴道pH改变,隐藏在腺体及阴道皱襞中的滴虫得以繁殖,引起炎症发作。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80%-90%病原体为白假丝酵母菌,属条件致病菌,主要为内源性传染,假丝酵母菌除作为条件致病菌寄生阴道外,也可侵犯人体其他部位引起机会感染,少部分通过性交直接传染,极少通过接触感染的衣物间接传染,当全身及阴道局部免疫能力下降,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从而引发阴道炎。
外阴炎
非特异性外阴炎:多为混合病原体感染,常因外阴局部卫生不良,如月经血、阴道分泌物、尿液、粪便刺激,穿着紧身化纤内裤、卫生巾等致局部透气性差,刺激外阴皮肤引起炎症。
假丝酵母菌性外阴炎: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常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并存。
婴幼儿外阴炎:因婴幼儿外阴发育尚未成熟,不能遮盖尿道口及阴道前庭,雌激素水平低,阴道上皮薄,糖原少,pH值偏高,乳酸杆菌少,局部抵抗力低,易受病原体感染,此外,婴幼儿卫生习惯不良,大便污染外阴,或外阴损伤或蛲虫感染等也可引起炎症。
前庭大腺炎:主要病原体为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肠球菌等,随着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升高,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已成为常见病原体,多为混合感染,病原体侵入前庭大腺引起炎症,急性期局部红肿热痛,坐立不安,有时有坠胀感及性交困难等。
四、诊断方法
阴道炎
妇科检查:观察阴道黏膜情况,如有无充血、水肿、溃疡等,取阴道分泌物进行显微镜检查及病原体培养等。例如,滴虫性阴道炎可在阴道分泌物中找到活动的阴道毛滴虫;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可在阴道分泌物中找到假丝酵母菌的芽生孢子或假菌丝。
实验室检查:进行阴道分泌物pH值测定、胺试验等辅助诊断,细菌性阴道炎时阴道分泌物pH值>4.5,胺试验阳性等。
外阴炎
妇科检查:查看外阴皮肤黏膜的表现,如红肿、糜烂、溃疡等情况,必要时取外阴皮肤分泌物进行病原体检查等,以明确是否有病原体感染及感染类型。
实验室检查:对于可疑病原体感染的外阴炎,进行分泌物涂片、培养等检查,如假丝酵母菌性外阴炎可找到假丝酵母菌。
五、治疗原则
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炎:选用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克林霉素等,可局部用药,也可全身用药。
滴虫性阴道炎:治疗需全身用药,主要药物为甲硝唑,性伴侣应同时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性交。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消除诱因,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局部或全身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制剂、咪康唑制剂、制霉菌素制剂等局部用药,或氟康唑等全身用药。
外阴炎
非特异性外阴炎: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局部应用抗生素软膏,急性期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假丝酵母菌性外阴炎:治疗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
婴幼儿外阴炎: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减少摩擦,根据病原体选择相应的药物治疗,如由蛲虫感染引起者,给予驱虫治疗;若为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感染,可局部涂抹抗生素软膏或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前庭大腺炎:急性期卧床休息,局部保持清洁,根据病原体选用抗生素治疗,形成脓肿或囊肿时需行切开引流或造口术。
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在阴道炎和外阴炎的发生、诊断及治疗上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婴幼儿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结构和免疫特点,在处理外阴炎时需更加注意避免损伤,选择温和的治疗方式;妊娠期女性患阴道炎或外阴炎时,用药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