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高血压由确定疾病或病因引起,占比5%-10%,常见病因有肾性(肾实质病变、肾血管性)、内分泌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及其他(主动脉缩窄)等,诊断需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辅助检查,治疗针对原发病,原发病难愈时用降压药控压,要考虑患者因素选合适方案。
一、继发性高血压的定义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5%-10%。它不同于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尚不明确,占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是有明确继发因素的高血压状态。
二、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因及相关机制
(一)肾性高血压
1.病因及机制
肾实质性病变:如肾小球肾炎,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小球损伤,会引起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排钠减少,导致血容量增加,同时RAAS被激活后,血管紧张素Ⅱ等物质增多,引起血管收缩,进而使血压升高。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长期的炎症反应损伤肾小球结构和功能,影响肾脏对水钠的调节和RAAS的平衡,从而引发高血压。
肾血管性高血压:主要是肾动脉狭窄引起。肾动脉狭窄可由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原因导致。肾动脉狭窄使肾脏灌注压降低,刺激肾脏分泌大量肾素,激活RAAS,导致血压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逐渐堵塞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多见于年轻女性,可导致肾动脉管壁结构异常,引起狭窄。
(二)内分泌性高血压
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病因及机制: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多。醛固酮作用于肾脏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促进钠的重吸收和钾的排泄,引起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同时激活RAAS,导致血压升高。患者除了高血压外,还常伴有低血钾,出现乏力、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表现。这种疾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以成年人多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2.嗜铬细胞瘤
病因及机制: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这种肿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血管收缩,导致血压急剧升高,同时可伴有头痛、心悸、多汗等症状。嗜铬细胞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和成年人均可发病,女性略多于男性。
3.库欣综合征
病因及机制: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的皮质醇引起。皮质醇可促进肝糖原异生,减慢葡萄糖的利用,同时还有保钠排钾、促进血管紧张素原转化等作用,导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性增强,从而引起高血压。患者还常伴有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血质外貌等表现,该疾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三)其他病因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
1.主动脉缩窄
病因及机制:主动脉缩窄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主动脉局限性狭窄,导致缩窄近端血压升高,而缩窄远端血压降低。狭窄部位以上的主动脉压力升高,引起高血压,同时可出现下肢供血不足的表现,如下肢无力、发凉、脉搏减弱等。这种疾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三、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年龄、血压升高的情况(如血压升高的速度、程度等)、有无相关家族史、既往疾病史(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用药史等。例如,年轻患者出现高血压,要警惕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内分泌性高血压或肾血管性高血压;有肾脏疾病史的患者出现血压升高,要考虑肾实质性高血压。
(二)体格检查
测量四肢血压,若双上肢血压与双下肢血压差异较大(正常情况下双上肢血压基本相等,双下肢血压略高于双上肢),要考虑主动脉缩窄。检查腹部有无血管杂音,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有时可在上腹部或背部听到血管杂音。检查有无库欣综合征的典型外貌特征等。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血液检查:检测血钾、血醛固酮、肾素活性、儿茶酚胺等指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可有低血钾、血醛固酮升高、肾素活性降低;嗜铬细胞瘤患者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升高。
尿液检查:检查尿蛋白、尿儿茶酚胺代谢产物等。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尿中可出现蛋白、红细胞等;嗜铬细胞瘤患者尿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升高。
影像学检查:如肾脏超声可发现肾实质性病变;肾动脉造影可明确肾动脉是否狭窄,是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的金标准;肾上腺CT或MRI可用于检测肾上腺肿瘤或增生,协助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内分泌性高血压;主动脉CT或MRI可用于诊断主动脉缩窄。
四、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例如,肾动脉狭窄引起的肾血管性高血压,可根据病情选择介入治疗(如经皮肾动脉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或手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如果是肾上腺肿瘤引起,可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嗜铬细胞瘤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手术切除肿瘤等。当原发病得到有效治疗后,血压大多可恢复正常或改善。但对于一些不能完全治愈原发病的情况,也需要进行降压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减少高血压对靶器官(如心、脑、肾等)的损害。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老年人,在降压治疗时要注意避免血压过低,要缓慢降压;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