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流感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儿童、成人临床表现有差异,与生活方式、病史有关,可通过临床症状初步判断,实验室检查确诊,治疗非药物干预优先,药物谨慎使用,可通过疫苗接种、日常防护预防,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基础疾病患者需特殊关注。
一、乙型流感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定义
乙型流感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是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等途径在人群中传播,病毒侵犯上呼吸道黏膜等部位,引发一系列相关症状。
二、临床表现
1.年龄差异表现
儿童:可能出现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甚至更高,还常伴有咳嗽、流涕、咽痛等症状,部分儿童可能会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这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病毒感染后反应相对更剧烈有关。
成人:一般起病较急,主要症状为发热、咽痛、鼻塞、流涕等,发热多为中高热,部分成人可能伴有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2.性别差异体现相对不显著:总体上男性和女性在乙型流感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后的主要临床表现相似,均以上呼吸道症状和发热等为主,但个体差异仍存在,比如部分女性在月经期间感染可能会在原有症状基础上感觉身体不适程度稍有不同,但无特异性的性别相关典型差异表现。
3.与生活方式关联:若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等,感染乙型流感病毒后可能症状相对更重且恢复时间可能延长,因为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机体免疫力,使身体更易受病毒侵袭且恢复能力下降;而生活方式健康,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均衡饮食等,感染后身体相对更易抵抗病毒,症状可能相对较轻且恢复较快。
4.病史影响: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史(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的患者,感染乙型流感病毒后,上呼吸道症状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原有呼吸道疾病,导致咳嗽、喘息等症状加重,病情更难控制;有免疫缺陷病史的患者,感染后病情可能更严重,易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需要更密切的监测和特殊的治疗处理。
三、诊断方法
1.临床症状初步判断:根据患者出现的上呼吸道相关症状以及发热等表现,结合是否有乙型流感病毒接触史等初步怀疑。
2.实验室检查
病毒核酸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乙型流感病毒核酸,若检测呈阳性可明确诊断,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能快速准确判断是否感染乙型流感病毒。
血清学检查: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乙型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若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及以上升高,也可确诊。但血清学检查相对核酸检测来说,时间上有滞后性,一般用于回顾性诊断等情况。
四、治疗原则
1.非药物干预为主(优先原则)
休息:无论年龄、性别等,患者都需要充足的休息,儿童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让身体有能量来对抗病毒,成人也应避免过度劳累,休息有助于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来清除病毒。
多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儿童要少量多次饮水,防止脱水,成人每天饮水量建议在1500-2000ml左右,充足的水分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排出体内毒素。
隔离:特别是儿童,要进行适当隔离,避免病毒传播给他人,尤其是其他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等。
2.药物治疗(谨慎使用,非低龄儿童可考虑):对于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等,但需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低龄儿童应尽量避免自行使用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对于有并发症的患者,如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可能需要根据具体并发症情况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但药物使用需遵循循证医学依据,以患者舒适度等为标准合理选择。
五、预防措施
1.疫苗接种
儿童: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儿童及时接种乙型流感疫苗,儿童接种后可有效降低感染乙型流感病毒的风险,降低感染后发生重症的可能性,不同年龄段儿童接种疫苗的程序等有相应规范,需按照疫苗接种指南进行。
成人:尤其是有慢性疾病病史、免疫力较低等高危人群的成人,也应接种乙型流感疫苗,以减少感染风险,降低感染后引发严重并发症的几率。
2.日常防护
个人卫生: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要注意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正确的洗手步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进食前等。
避免接触传染源: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若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对于有乙型流感患者的家庭等环境,要注意通风换气等。
健康生活方式维持: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机体良好的免疫力,降低感染乙型流感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易感性。
六、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感染乙型流感上呼吸道病毒后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体温、精神状态、呼吸情况等。如果儿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情况,要立即就医。同时,儿童接种疫苗时要确保在健康状态下进行,接种后要在接种场所观察一段时间,注意有无不良反应。
2.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乙型流感病毒后更易发展为重症。要注意保持室内温暖湿润,避免着凉。日常要适当进行温和的运动,如慢走等,增强体质。如果出现咳嗽加重、咳痰带血、呼吸困难等情况,要及时就医,且在就医过程中要告知医生自己的基础疾病等情况。
3.孕妇:孕妇感染乙型流感病毒后可能对自身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要注意做好防护,避免接触流感患者。如果感染后,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评估和治疗,用药要特别谨慎,需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
4.有基础疾病患者:如患有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乙型流感病毒后,基础疾病可能会加重。要严格控制基础疾病的相关指标,如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心脏病患者要注意监测心脏状况等。感染后要密切关注自身基础疾病的变化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在治疗乙型流感的同时也要兼顾基础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