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腱鞘炎是手腕部位腱鞘因过度劳损、外伤、寒冷刺激等引发炎症的病症,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可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可通过合理用手、注意保暖、避免外伤来预防。
一、定义
手腕腱鞘炎是一种发生在手腕部位的腱鞘炎症。腱鞘是套在肌腱外面的双层套管样密闭的滑膜管,是保护肌腱的滑液鞘。当手部活动频繁,如长期用手劳作的人群(像钢琴师、装配工等),肌腱和腱鞘之间反复摩擦,或者受到寒冷刺激、外伤等因素影响时,就容易引发腱鞘的炎症反应。
二、病因
1.过度劳损
年龄与生活方式因素:长期从事手部重复性动作的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有所下降,手部肌肉、肌腱的弹性和耐力降低,更容易因过度劳损引发手腕腱鞘炎。例如,长期打字的办公族,由于手腕长时间处于反复屈伸的状态,肌腱在腱鞘内不断摩擦,久而久之就可能导致腱鞘炎。
性别差异:一般来说,男性和女性在从事相同强度手部劳作时,发病率并无绝对明显差异,但女性可能在一些需要精细手部动作的工作中,由于手部小关节活动频繁,也容易出现手腕腱鞘炎。
2.外伤
病史影响:有手腕部外伤病史的人,在受伤恢复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proper的护理和康复,可能会导致腱鞘组织损伤,进而增加患手腕腱鞘炎的风险。比如手腕曾经受过扭伤的人,后期肌腱和腱鞘的正常结构可能受到破坏,引发炎症。
具体外伤情况:手腕部的直接撞击伤、过度扭曲伤等,都可能损伤腱鞘,使腱鞘的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炎症因子的侵袭,引发手腕腱鞘炎。
3.寒冷刺激
环境因素与年龄:在寒冷的环境中工作或生活的人,手腕部容易受到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影响腱鞘的营养供应,从而增加手腕腱鞘炎的发病几率。老年人由于身体的血液循环本身相对较差,在寒冷环境下更易出现手腕腱鞘炎相关症状。
生活方式与寒冷接触: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下工作的人群,手腕部频繁接触冷空气,也可能诱发手腕腱鞘炎。比如在办公室长时间对着空调,手腕暴露在外,受到寒冷影响。
三、症状表现
1.疼痛
不同人群的疼痛特点:手腕腱鞘炎患者通常会感到手腕部位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对于儿童来说,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会表现出哭闹、不愿意使用患病手腕等情况;成年人则能明确表述手腕部位的疼痛,尤其是在手腕活动时,疼痛可能会加剧。例如,在弯曲或伸直手腕时,能明显感觉到疼痛。
疼痛的时间规律:疼痛可能在早晨起床时较为明显,这是因为经过一夜的休息,手腕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炎症因子在局部积聚,活动后可能会有所缓解,但随着活动量的增加,疼痛又会逐渐加重。
2.肿胀
肿胀程度与观察:手腕部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通过肉眼观察可以发现手腕局部组织隆起。肿胀的程度可能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炎症越严重,肿胀可能越明显。可以用手指触摸肿胀部位,感觉局部组织增厚、紧张。
对活动的影响:肿胀会影响手腕的正常活动,使手腕的屈伸、旋转等动作受到限制。比如,原本可以轻松完成的拿东西、写字等动作,会因为手腕肿胀而变得困难。
3.活动受限
年龄与活动受限差异:儿童患手腕腱鞘炎时,由于手部活动相对较少,活动受限可能不太明显,但也能察觉到手腕的灵活性不如往常;成年人则会明显感觉到手腕难以完成一些精细或较大幅度的动作,如不能自如地拧毛巾、翻书等。
生活与工作的影响:活动受限会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比如从事需要频繁使用手腕的工作的人,会因为手腕腱鞘炎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甚至无法完成工作任务。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医生的触诊:医生会对手腕进行详细的触诊,触摸手腕腱鞘所在部位,感受是否有压痛、增厚等情况。通过触诊可以初步判断腱鞘是否存在炎症以及炎症的大致程度。例如,在桡骨茎突处进行触诊,如果有明显的压痛,可能提示桡骨茎突腱鞘炎。
特殊试验:会进行一些特殊的试验来辅助诊断,如芬克斯坦试验,用于诊断桡骨茎突腱鞘炎。让患者拇指屈曲,其余四指握住拇指,然后将手腕向尺侧偏斜,如果桡骨茎突处出现疼痛,即为芬克斯坦试验阳性,提示可能患有桡骨茎突腱鞘炎。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手腕部腱鞘的形态、厚度以及肌腱的情况,能够发现腱鞘是否有肿胀、积液等情况。对于早期诊断手腕腱鞘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超声检查无辐射,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和孕妇等对辐射敏感的人群。
磁共振成像(MRI):MRI能够更精确地显示手腕部的软组织结构,包括腱鞘、肌腱、周围神经等的情况。对于一些不典型的手腕腱鞘炎病例,MRI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比如可以发现腱鞘内是否有少量的积液、肌腱是否有水肿等情况。但MRI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且检查时间较长,一般在超声检查初步怀疑病变但不能明确诊断时才会考虑进行MRI检查。
五、预防措施
1.合理用手
不同年龄人群的用手建议:对于儿童,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部,避免长时间进行过度精细或用力的手部动作,比如不要让儿童长时间无节制地玩手机游戏,防止手部过度劳损。对于成年人,在工作中要注意定时休息,每隔一段时间就活动一下手腕,做一些简单的手腕屈伸、旋转运动,缓解手部肌肉和肌腱的紧张。
生活方式调整: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注意避免手腕过度劳累,比如避免长时间提重物、长时间保持手腕同一姿势等。在进行手部劳作时,可以适当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减轻手腕的负担。
2.注意保暖
环境与特殊人群:在寒冷的季节或环境中,要注意手腕的保暖,可以佩戴手套等。对于老年人和儿童,由于他们的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更要重视手腕的保暖,防止因寒冷刺激引发手腕腱鞘炎。比如在冬天外出时,给手腕戴上保暖的手套,避免手腕直接接触冷空气。
室内环境控制:在室内空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也要注意手腕的保暖,可以在手腕部位覆盖毛毯等,保持手腕的温度,促进血液循环,降低患手腕腱鞘炎的风险。
3.避免外伤
活动防护:进行可能会导致手腕受伤的活动时,要采取防护措施。比如进行体育运动时,佩戴护腕等防护装备,减少手腕受伤的几率。对于从事高危职业的人群,如建筑工人等,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避免手腕受到外伤。
日常行为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手腕受到撞击、扭曲等外伤,比如在搬运物品时要注意手腕的姿势,防止受伤。如果发生手腕的轻微外伤,要及时进行正确的处理,如冷敷、包扎等,防止外伤进一步发展引发手腕腱鞘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