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需从体位、伤口、患肢血液循环等方面护理,早期进行肌肉等长收缩锻炼,中期增加关节活动度锻炼,后期进行负重锻炼等康复锻炼,饮食要营养均衡,注意排便、居住环境护理,还要预防肺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各方面护理需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老年、儿童等)合理实施。
一、术后护理注意事项
1.体位护理
对于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需保持正确体位,一般建议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髋关节内收、内旋,避免骨折移位。例如,在卧床时可在两腿之间放置梯形枕,保持患肢外展状态。这是因为髋关节内收、内旋可能会影响骨折断端的稳定性,导致骨折愈合不良。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骨骼质量相对较差,更要严格注意体位,防止骨折移位情况发生。
儿童患者术后体位同样需要注意,要根据儿童的身体特点进行合适的固定和体位摆放,确保骨折部位处于良好的位置以利于愈合,同时要避免因儿童不配合而导致体位改变影响骨折恢复。
2.伤口观察
密切观察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伤口的情况,包括有无渗血、渗液,伤口周围皮肤有无红肿、发热等感染迹象。如果发现伤口渗血较多或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表现,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更要加强伤口观察,因为老年患者发生伤口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例如,老年患者如果合并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伤口感染的可能性会进一步增加,所以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伤口情况。儿童患者伤口观察也很重要,要注意儿童皮肤的反应,因为儿童皮肤较为娇嫩,伤口变化可能相对较快。
3.患肢血液循环观察
观察右侧下肢的血液循环情况,包括患肢的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等。如果发现患肢皮肤苍白、温度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可能是血液循环障碍的表现,需立即告知医生。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血管硬化等问题,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的风险较高,更要密切关注。例如,老年患者如果同时患有动脉硬化,那么骨折术后发生患肢血液循环不良的可能性会增加,所以需要频繁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儿童患者由于血管相对较细,也需要仔细观察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二、康复锻炼注意事项
1.早期康复锻炼
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一般术后1-2周内),可进行肌肉等长收缩锻炼,即肌肉在不产生关节活动的情况下进行收缩和放松。例如,患者可进行股四头肌、腓肠肌的等长收缩,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对于老年患者,早期肌肉等长收缩锻炼有助于维持肌肉力量,因为老年患者肌肉萎缩相对较快。儿童患者早期康复锻炼要注意强度和方式,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轻柔的肌肉收缩锻炼,避免过度锻炼导致患儿不适或影响骨折恢复。
2.中期康复锻炼
骨折中期(术后2-8周左右),可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锻炼。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髋关节、膝关节的屈伸活动等。例如,可在床上进行髋关节的小幅度屈伸,逐渐增加活动范围,但要注意活动幅度不宜过大,避免引起骨折部位疼痛和移位。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关节活动度本身可能相对较差,在进行关节活动度锻炼时要缓慢进行,根据自身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儿童患者中期康复锻炼要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和骨折恢复情况来调整锻炼计划,确保锻炼既有助于骨折恢复又不会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
3.后期康复锻炼
骨折后期(术后8周以后),可进行负重锻炼等。一般先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部分负重,逐渐增加负重重量和时间。例如,可使用助行器等辅助工具进行部分负重行走。对于老年患者,后期负重锻炼要更加谨慎,要根据骨痂生长情况和自身平衡能力来决定负重的程度。如果老年患者平衡能力较差,过早过度负重可能会导致跌倒等意外情况发生。儿童患者后期康复锻炼要考虑到儿童的骨骼生长潜力,在保证骨折完全愈合的前提下,逐渐增加负重和活动强度,同时要注意儿童的运动安全,避免在锻炼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
三、生活护理注意事项
1.饮食护理
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需要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应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例如,多吃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蛋白质有助于骨折愈合,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维生素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和骨骼代谢。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饮食要注意易消化,同时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可以将食物做得更加软烂,如将肉类炖得更烂以便于消化吸收。儿童患者饮食要注意营养全面,满足生长发育和骨折恢复的双重营养需求,可适当增加富含钙和蛋白质的食物摄入,如牛奶、豆制品等。
2.排便护理
患者需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因为便秘时用力排便可能会导致腹压增加,进而影响骨折部位的稳定。可以通过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芹菜、香蕉等,适量饮水来预防便秘。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胃肠蠕动相对较慢,更要注意排便护理。可以适当增加活动量(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来促进胃肠蠕动。儿童患者也要注意排便情况,家长要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证大便通畅。
3.居住环境护理
患者居住环境要舒适、安全。地面要保持干燥,防止滑倒;室内物品摆放要整齐,避免患者在活动时被绊倒。对于老年患者,居住环境的安全性尤为重要,因为老年患者平衡能力较差,容易发生跌倒等意外。可以在卫生间等易滑倒的地方安装扶手等辅助设施。儿童患者居住环境要避免有尖锐物品等危险因素,保证儿童活动的安全。
四、并发症预防注意事项
1.肺部感染预防
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由于卧床时间可能较长,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要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定时翻身拍背。例如,每2-3小时帮助患者翻身一次,并轻拍背部,促进痰液排出。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呼吸功能相对较弱,更要加强肺部护理。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每次深呼吸持续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儿童患者也要注意呼吸情况,家长要协助儿童进行适当的呼吸锻炼和翻身拍背等护理。
2.深静脉血栓预防
长期卧床的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要指导患者进行患肢的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例如,指导患者进行足背的屈伸活动、下肢肌肉的收缩等。可以使用弹力袜等辅助工具预防深静脉血栓。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血液黏稠度相对较高,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更高,要更加重视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可以定期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等指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儿童患者也要注意下肢的血液循环情况,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下肢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