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

来源:民福康

呼吸困难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左心衰竭最早症状,运动致回心血量增加、肺淤血,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影响表现不同)、端坐呼吸(病情重时平卧呼吸困难加重,被迫端坐或半卧位,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影响表现不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入睡后憋气惊醒、被迫坐起,重者伴咳泡沫痰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影响表现不同);乏力、疲倦、运动耐力减低是因心输出量降低致组织灌注不足、骨骼肌供血供氧减少,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影响表现不同;体液潴留相关症状有水肿(右心衰竭致体循环淤血、静脉压升高致水肿,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影响表现不同)、胃肠道淤血症状(胃肠道淤血致食欲不振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影响表现不同)。

一、呼吸困难

1.劳力性呼吸困难

发生机制及表现:是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因运动使回心血量增加,左心房压力升高,加重肺淤血。表现为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可缓解。例如,患者在快走、爬楼梯等轻度活动时就会感到气促,需要停下休息才能恢复正常呼吸。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原本能跑能跳的孩子,现在稍微活动就出现精神不振、呼吸急促等情况;老年患者由于心肺功能本身有所减退,劳力性呼吸困难可能更早出现且更易被察觉,但也可能被误认为是衰老的正常表现而被忽视。

性别因素影响: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激素变化可能对心肺功能有一定影响,不过总体上劳力性呼吸困难的基本表现相似。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突然增加运动量时更容易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而长期坚持适度运动的人,劳力性呼吸困难出现相对较晚且程度较轻。

病史影响: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发生劳力性呼吸困难的风险更高,且症状可能更典型。

2.端坐呼吸

发生机制及表现:病情较重的患者平卧时呼吸困难加重,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这是因为坐位时重力作用使部分血液转移到身体下部,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淤血;同时坐位可使膈肌位置下降,胸腔容量增大,利于呼吸。例如,患者夜间睡眠时会因呼吸困难而被迫坐起,甚至需要将枕头垫高才能入睡。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端坐呼吸相对少见,多在病情较重时出现;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端坐呼吸可能更频繁,且在夜间发作时可能因反应较慢而面临更大风险。

性别因素影响: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患者可能在心理上对呼吸困难的感受更敏感,端坐呼吸时的心理状态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

生活方式影响:肥胖患者由于体重较大,平卧时对胸腔的压迫更明显,更容易出现端坐呼吸;而体重正常的人相对不易发生。

病史影响:有严重心脏病史,如心力衰竭病史反复发作的患者,端坐呼吸更容易出现,且发作时症状可能更严重。

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发生机制及表现:患者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坐起,呼吸深快。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缓解,重者可伴有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气喘,甚至咯粉红色泡沫痰,称为心源性哮喘。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加,使支气管收缩;膈肌上抬,肺活量减少;夜间静脉回流增加,肺淤血加重等因素有关。例如,患者可能在夜间睡眠2-3小时后突然被憋醒,坐起后呼吸逐渐平稳,但可能会反复发生。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较少见,若发生多提示病情较为危重;老年患者由于心肺功能储备差,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发作可能更频繁,且症状可能更难缓解,容易导致夜间睡眠质量严重下降,影响整体健康状况。

性别因素影响: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患者在夜间发作时可能更易因担心病情而产生焦虑情绪,进而影响呼吸状态。

生活方式影响:睡前大量饮水或进食过多的人,夜间静脉回流增加更明显,更容易诱发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而睡前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和合理饮食的人相对不易发生。

病史影响:有明确心力衰竭病史且控制不佳的患者,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发生率较高,且随着病史的延长,发作可能更频繁。

二、乏力、疲倦、运动耐力减低

1.发生机制及表现:是由于心输出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骨骼肌供血供氧减少所致。患者感到全身无力,容易疲倦,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原本能进行的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漱等都可能感到困难。例如,患者原本可以快速步行数百米,现在只能走数十米就感觉体力不支。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活动量较同龄儿童明显减少;老年患者由于基础代谢率降低,本身就相对容易疲倦,而心力衰竭导致的乏力、疲倦会进一步加重这种情况,使老年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

性别因素影响: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患者可能在激素影响下,对乏力、疲倦的感受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不过这并非由性别本身直接导致,而是整体身体状况的体现。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本身体力消耗大,发生心力衰竭后乏力、疲倦的症状可能更明显;而长期sedentary生活方式的人,突然出现心力衰竭时,乏力、疲倦的症状会更加突出,因为其身体的基础耐力较差。

病史影响:有慢性疾病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且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后乏力、疲倦的症状可能更严重,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已经影响了身体的整体机能。

三、体液潴留相关症状

1.水肿

发生机制及表现:右心衰竭时体循环淤血,导致静脉压升高,使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产生水肿。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位,如足部、踝部,站立或坐位时明显,卧床休息后可减轻或消失。病情严重时可发展为全身性水肿,甚至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例如,患者晨起时可能发现眼睑轻度水肿,下午则足部水肿明显;严重时腹部膨隆,提示可能有腹腔积液。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水肿相对少见,若发生水肿多提示病情较重;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弹性差,水分更容易在组织间隙潴留,水肿可能更顽固,且消退较慢,同时老年患者对水肿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容易被忽视。

性别因素影响: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变化可能对水肿有一定影响,不过总体上水肿的表现相似。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站立工作的人,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更容易出现下肢水肿;而长期卧床的人,由于重力作用改变,也可能出现水肿,且长期卧床还可能导致压疮等并发症与水肿相关。

病史影响:有肾脏疾病病史或心脏疾病病史的患者,发生水肿的风险更高,且水肿的程度可能更严重,治疗也相对更复杂。

2.胃肠道淤血症状

发生机制及表现:胃肠道淤血可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这是因为胃肠道淤血导致消化功能减退,蠕动减慢。例如,患者可能出现吃饭后不久就感到腹部胀满,不想再进食,甚至进食少量食物后就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胃肠道淤血相对少见,若出现多提示病情严重;老年患者由于胃肠道本身功能减退,加上心力衰竭导致的胃肠道淤血,症状可能更明显,且老年患者对胃肠道不适的耐受能力较差,容易影响营养摄入。

性别因素影响: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患者在孕期等特殊时期,若合并心力衰竭,胃肠道淤血症状可能与非孕期有所不同,但总体是由心力衰竭导致的胃肠道淤血引起的相关症状。

生活方式影响:暴饮暴食的人,胃肠道负担加重,更容易出现胃肠道淤血相关症状;而饮食规律、清淡的人相对不易发生。

病史影响:有胃肠道疾病病史或心脏疾病病史的患者,发生胃肠道淤血相关症状的风险更高,且原有疾病可能会加重胃肠道淤血的症状。

阅读全文

得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怎么办?
张定国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 如果患者病情稳定,可遵医嘱适度活动,病情不稳定的患者需要严格限制体力活动,以高坐位或半卧位为主,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患者可以选择β受体拮抗剂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同时可以改善预后。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可以进行心脏再同步化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什么病?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心力衰竭,为什么叫充血性心心衰竭,主要是由于心脏扩大、心脏收缩无力,血液都集中在肺循环,从肺循环应该回流到心脏,因为心脏扩大了,心脏收缩能力下降了,肺循环的血液流不到心脏里,造成的一个肺淤血、肺充血的过程,导致于呼吸困难,有的严重还有咳嗽、咳痰、甚至咳血,所以叫充血性心衰竭,这是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最佳治疗方法?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充血性心力衰竭,最佳的治疗方法就是药物治疗。目前的药物主要是包括以下几种。一,利尿剂。利尿剂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起效最快,常用的药物以静脉推注为主。主要包括呋塞米,托拉塞米。口服的药物包括螺内酯,氢氯噻嗪等。但是在用药期间应该注意预防电解质紊乱。二,硝酸酯类药物,对于患者存在有冠心病合并有心衰时,可以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1、呼吸困难:多数心力衰竭的患者都是因为运动耐力下降而出现呼吸困难或者乏力的症状而来医院就诊。休息状态的时候,患者大多没有症状。而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也会出现症状,还可以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即在夜间睡觉的时候会被憋醒,呈坐位或者头高位的时候会好转;2、下肢水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并发症?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并发症:首先表现的是心律失常,而且多数是室上性的和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颤可导致患者死亡。其次可以见到的并发症是肺部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多数伴有肺循环淤血,增加了肺部感染机会。第三,可出站肝功能不全。患者早期表现为可逆性肝淤血,慢性肝淤血可以导致心源性的肝硬化。第四,
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原则?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一般治疗:平时可以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少食富含钠盐、胆固醇高的食物,注意休息、避免过于劳累、感冒及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2、积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长期规律服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地
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表现呼吸困难,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因组织器官供血不足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尤其在强烈运动之外症状较轻者适当休息症状即可缓解。症状较重者在休息之后仍旧会有此症状最好到医院进一步就诊。下肢水肿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下肢水肿的症状,此为首发症状,出现此症状应到医院就诊,排除是否有体液潴留。
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见诱因?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显著、急骤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急性右心衰即急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为大块肺梗死引起。临床上急性左心衰较为常见,以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为主要表现。常见的病因有:与冠心病有关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乳头肌梗死断裂、室间破裂穿孔;感染性心内
什么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啊?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充血性心力衰竭,也叫做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或者室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地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综合征。心力衰竭并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患者会出现左心衰竭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也会出现右心衰的症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包括以下3个方面:1.一般治疗平时给予低脂、低盐饮食少食富含钠盐、胆固醇高的食物注意休息,防止过于劳累、感冒及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2.积极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饮食均衡营养。规律生活。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什么
张朝颖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三甲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收缩或者舒张功能障碍,进而导致心脏血流或者是射出发生问题,不能满足组织的灌注需求引起的体循环或者是肺循环瘀血。按照心脏的解剖部位分可以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按照起病的缓急可以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按照肾脏的射血分数可以分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什么
李舒承 主任医师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三甲
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是指心脏收缩或者舒张功能障碍,进而导致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主要表现是肺水肿以及体循环的水肿。左心衰的患者表现是肺水肿,往往出现劳累性呼吸困难、喘憋、口唇发干、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严重会发生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右心衰的患者表现是周身的水肿,比如下肢水肿、腹腔脏器水肿、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
什么是充血性心力衰竭
李秀珍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三甲
充血性心力衰竭也称为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梗死、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导致心脏功能改变,会引起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在发病的早期会出现呼吸困难,最早是劳力性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端坐呼吸、大汗淋漓,甚至会出现咳嗽、咳痰、咯血等左心衰竭的表现。病情进展到后期也会出现右心衰竭,患者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
曾宁 副主任医师
鹰潭市人民医院 三甲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往往会出现胸闷、气短、活动耐量下降、心慌、心悸、四肢乏力,如果表现为急性心力衰竭发作,会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粉红色泡沫痰,需要及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明确是什么原因所导致心力衰竭,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还需要给予改善心功能,抑制心肌重构药物进行治疗,避免心力衰竭症状持续加重,心功能持续下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张进鹏 副主任医师
河源市人民医院 三甲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不全,引起病人出现呼吸困难,乏力,腹胀,尿少,下肢浮肿等症状。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亢,心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时,需积极地给予利尿,强心,扩张血管,抗心衰等治疗。
心力衰竭
于昆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心力衰竭常见的一些原因是心肌梗死,心肌病等等,在治疗上主要是减轻患者心脏的负担,可以对症的给予利尿强心。如果是晚期可以做心脏移植的治疗,在急性的心衰治疗方面,我们要去除诱因给予患者吸氧,必要的时候要做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治疗,还要皮下注射药物。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