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常见的心律现象,指心脏的起搏点(窦房结)发出的电冲动频率或节律出现不规则变化,但整体仍由窦房结主导心跳。

窦房结是心脏的“天然起搏器”,正常情况下以固定频率(60-100次/分钟)发放电信号。当窦房结受自主神经(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调节失衡、呼吸周期影响或电解质紊乱(如血钾异常)时,心跳间隔时间可能出现短暂波动,形成窦性心律不齐。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多见于青少年,表现为吸气时心率加快、呼气时减慢,与呼吸周期同步,属生理性现象。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与呼吸无关,可能由冠心病、心肌炎或药物副作用(如洋地黄类)引起,需进一步排查病因。
窦性心律不齐在多数情况下为良性,无需特殊治疗,尤其呼吸性类型通常不影响健康。但若伴随胸闷、头晕、晕厥等症状,或合并其他心律失常,需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监测及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