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是儿童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之一,指胎儿时期房间隔发育异常,导致左、右心房之间遗留未闭合的缺损。
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后房间隔会逐渐闭合,如果因遗传因素、母体孕期感染、接触有害物质、服用某些药物等,导致房间隔发育障碍,就会形成缺损。
根据缺损位置不同,可分为原发孔型、继发孔型、静脉窦型等,其中继发孔型最为常见。小型缺损(直径<5mm)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中型或大型缺损(直径≥5mm),因左心房压力高于右心房,血液会从左心房分流至右心房,长期可导致右心房、右心室扩大,肺动脉压力升高,表现为活动后气促、乏力、反复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
诊断主要依靠心脏超声检查,治疗方式根据缺损大小、患儿年龄而定,小型缺损可能自行闭合,定期随访即可;中型或大型缺损如果无法自行闭合,需在合适时机进行手术治疗或介入封堵治疗,多数患儿术后恢复良好,可正常生长发育。



